所屬學科門類:管理學
所屬一級學科:工商管理
所屬院系:金融管理學院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國際化、應用型高級財務管理專門人才。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等知識;具備熟練應用財務管理學、金融學和會計學等知識進行項目投資融資、資本市場運作、稅務籌劃、成本控制、為決策提供信息支持的綜合財務管理能力及具有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熟悉國際慣例,具備一定的經貿、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識素養,具有多學科知識交叉應用的綜合能力。能夠勝任中外大中型企業與金融機構、機關單位的財務管理、金融和會計等工作。
二、學制
本專業學制為 2.5 年。在規定學習期間完成課程學習和通過學位論文答辯,方能畢業并獲得碩士學位證書。在規定學習期間完成課程學習,但未完成學位論文者,可申請延長學習年限,累計延長學習年限一般不超過兩年。
三、研究方向
1、公司金融與資本市場
2、公司治理
3、財務風險管理
4、資本市場運作與投資
5、企業價值管理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應修滿40 學分,其中公共課7個學分,學位基礎課至少14個學分,金融講座2個學分,社會實踐1學分,其他課程為選修課。學位基礎課中的高級微觀經濟學(I)、高級宏觀經濟學(I)、高級計量經濟學(I)為必修課程。具體課程安排和學分見附表。
在選修課中,金融研究方法為限選課,開課學期為第二至第三學期,研究生須從以下7個模塊中選擇一個:國際金融、貨幣理論與政策、金融市場與機構、投資學、公司金融、金融工程、風險管理與保險。
在金融講座的2個學分中,研究生必須在第三個學期結束之前參加16次講座,講座范圍主要來自金融管理學院舉辦的“思源金融論壇”,包括名家論壇系列、學術報告系列和學術沙龍系列。
五、社會實踐及科研能力的培養
由于本學位點培養要求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本專業研究生在讀期間須參加社會實踐。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和提升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相關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能力,同時也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及就業競爭力。
社會實踐內容的考核方法包括:(1)運用所學專業知識來分析社會實踐中發生的財務管理現象和問題,能總結經驗和教訓;(2)在實踐中加深對財務管理的理論知識掌握與獲得財務工具的實務設計能力;(3)能運用財務工具進行企業資本市場運作和公司財務治理。社會實踐完成后,需就有關情況寫出一篇社會實踐報告。
為了提高研究生學術科研能力,發揮研究生導師的研究指導作用,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在導師的指導下,從事科學研究,提高學術素養。
六、培養方式與成績考核
研究生課程可采取講授、討論和專題研究等方式,課程成績考核由任課老師按照校研究生部有關規定進行。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具體培養方式和方法包括:(1)研究生在入學的第一學期第4周以“師生雙向”方式選擇并確定導師。(2)研究生的培養以導師為主,導師應在規定時間內制定研究生個人培養方案,并交學院和研究生部。(3)研究生教學方式和課程考核方式由授課老師根據學校有關規定進行決定。
七、學位論文
對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實施流程控制,把好論文開題、中期檢查、內部盲審、預答辯和答辯等各個關鍵環節,按照學院另行發布的碩士學位論文流程控制實施辦法嚴格執行,切實提高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