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按照年度標準繳費,于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享受相應的居民醫保待遇;未按時繳納醫療保險費的,不能享受居民醫保待遇。
就診地點 | 起付線(元) | 個人支付 | 醫保支付 | |
校內門診 | 校門診部 | 0 | 20% | 80% |
校外 門急診 | 三級醫院 | 300 | 50% | 50% |
二級醫院 | 40% | 60% | ||
一級醫院 | 30% | 70% | ||
住院 | 三級醫院 | 300 | 40% | 60% |
二級醫院 | 100 | 25% | 75% | |
一級醫院 | 50 | 20% | 80% |
參加本市居民醫保的大學生,可同時享受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待遇,待遇享受起止時間與城鄉居民醫保待遇享受起止時間一致。具體為:大學生罹患重癥尿毒癥透析治療、腎移植抗排異治療、惡性腫瘤治療(化學治療、內分泌特異治療、放射治療、同位素治療、介入治療、中醫治療)、部分精神病病種治療(精神分裂癥、中重度抑郁癥、躁狂癥、強迫癥、精神發育遲緩伴發精神障礙、癲癇伴發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病)、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在本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符合本市醫保報銷范圍的費用,在居民醫保結算后,個人自負的部分可由大病保險資金再報銷60%,本市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員再報銷65%。個人可撥打021-12393咨詢。
3.參保大學生的就醫管理有何變化?
在本市就讀的全日制參保大學生可自主選擇到本市范圍內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門急診就醫時持社會保障卡、門急診就醫記錄冊等醫保就醫憑證或掃醫保電子憑證(也稱“醫保碼”),按前述待遇標準直接支付個人應承擔部分的費用。
急診就醫,未攜帶醫保就醫憑證的,個人先墊付醫療費用,事后向醫保經辦機構申請報銷。醫保經辦機構指街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各區醫保中心(下同)。
住院或急診觀察室留院觀察的,持社會保障卡或醫保電子憑證,按定點醫療機構要求辦理入院登記,出院(出觀)時,持社會保障卡或醫保電子憑證,按前述待遇標準直接支付個人應承擔部分的費用。
未攜帶就醫憑證的,在本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門診發生的醫療費用不予結算;急診就醫發生的醫療費用由個人現金墊付后,可在憑證開具之日起的6個月內,憑本人就醫憑證、醫療費收據以及相關病史資料,到本市的醫保經辦機構按照規定申請報銷或通過線上渠道申請報銷。零星報銷線上辦理方式:
(1)隨申辦APP-醫療費報銷一件事;
(2)一網通辦PC端,搜索“城鄉居民醫保零星報銷+院校所在區”,選擇“立即辦理”,使用本人隨申辦APP掃碼登陸后辦理。
提醒:能使用醫保電子憑證就醫結算的,建議就診時直接使用,避免墊付與事后零星報銷的不便。線上辦理須上傳的必要材料:身份證、社會保障卡、銀行卡、病史資料、醫藥費專用收據(所有材料均以PDF格式上傳)。我校院校所在區選擇松江區。
根據相關規定,未申領實體社會保障卡的本市參保人,可申領醫保醫保電子憑證進行就醫。申領的醫保電子憑證與實體社會保障卡在就醫方面同等效力,可以掃碼正常就醫結算。
本市參保人既可以在“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申領,也可以在經由國家醫保局備案確認的本市醫保電子憑證應用第三方渠道應用程序中申請和激活本人醫保電子憑證,常見第三方應用包括隨申辦、支付寶、微信。
進入各渠道申領頁面后,需先通過身份認證(人臉識別),閱讀并同意《醫保電子憑證相關協議》,確定選擇“無需證件,刷臉激活”,驗證成功后,醫保電子憑證即申領成功。
異地結算,遵循“就醫地目錄,參保地政策”的原則。
大學生按規定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后,在外省市發生的醫療費用可跨省直接持社會保障卡或刷醫保電子憑證結算;未實現跨省異地直接結算的省市,本人可現金墊付后,回本市醫保經辦機構按照規定申請報銷;也可選擇線上申請,但需郵寄醫療費收據及病史等材料(以線上辦理時的提示為準)。
可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自助辦理異地備案手續。辦理成功后,異地備案立即生效。具體路徑:
方式一:下載“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在線辦理-異地備案,根據提示完成異地就醫備案手續。
方式二:登錄支付寶,搜索“國家醫保服務平臺”小程序,按提示完成異地就醫備案手續。
方式三:登錄微信,搜“國家醫保局”公眾號,“微服務”中找到“國家異地就醫備案”,或直接搜 “國家異地就醫備案”小程序,按提示完成異地就醫備案手續。
8.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后,再回本市就醫,是否需取消備案登記?
無需取消異地備案登記手續。異地就醫備案登記有效期內,在本市與備案地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異地醫療機構需開通異地直接結算功能),均可持社會保障卡或醫保電子憑證就醫。提醒:同時間點發生兩地就醫行為的,會被列入重點監管范圍,需接受事后監管。
9.已參加外省市基本醫療保險,可以不參加本市大學生居民醫保嗎?享受的待遇有何不同?
根據國家醫保的相關文件,鼓勵各類全日制本專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參加高校所在地的基本醫療保險。
錄取當年,已參加外省市基本醫療保險的本市大學生,可以按本人意愿維持原參保關系。但在本市校內定點醫療機構,暫時無法持社會保障卡或醫保電子憑證直接結算,無法與參加本市居民醫保的大學生享受同等醫保待遇。
提醒:參加外省市醫保的大學生,需辦理異地備案手續,在本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校內定點醫療機構除外),持外省市社會保障卡或醫保電子憑證就醫,享受外省市相應的醫保待遇。
10.大學生畢業后至外省市工作,參加當地職工醫保或居民醫保,需要停止本市大學生居保,如何辦理?
大學生畢業后,在本市工作,參加本市職工醫保的,無需辦理終止大學生居保的手續,醫保部門自動銜接職工醫保。
大學畢業后,至外省市工作,參加外省市職工醫保或居民醫保的,可在“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的地方專區,線上申請終止本市居保賬戶。
證件類型為身份證或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的人員,在正常參保后,一般均可申領醫保電子憑證。
證件類型為護照、臺胞證、僑胞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的人員,在正常參保后,可能存在無法申領醫保電子憑證的情況,如需就醫,可至就近的醫保經辦機構申領社會保障卡(醫療保險專用),俗稱“醫保卡”,不是社會保障卡。可憑“醫保卡”就診。
本市戶籍人員以及依法參加本市社會保險的境內來滬人員,可申領社會保障卡。已有本市社會保障卡的本市戶籍大學生,無需重復申領。在上海就醫可使用醫保二維碼,不一定需要實體醫保卡。
線下:憑本人有效身份證將至街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或指定銀行申領(銀行受理網點辦理的具體規則需咨詢并遵從銀行相關規定)
線上:支付寶“上海社保卡”生活號、市民信息服務網(www.962222.net)、隨申辦市民云APP申領(隨申辦首頁-底部-辦事-社會保障專欄,或首頁搜索社保卡,選擇上海新版社保卡申領服務)申領。
港澳臺學生辦理方式:居住證800、810、820開頭,醫保卡(白玉蘭卡)和社會保障卡。
享受本市居民醫保待遇的大學生,如父母是本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且符合家庭共濟網組建人條件的,可以由父母作為組建人(即出資人),將本市大學生作為成員納入家庭共濟網。
家庭共濟網資金的使用分“共濟繳費”與“共濟支付”。組建人選擇“共濟繳費”的,可以為成員繳納居民醫保參保費;組建人選擇“共濟支付”的,成員可以使用家庭共濟資金,支付在醫保定點醫藥機構中發生的自負費用。
有關家庭共濟網的政策,可撥打12393咨詢,通過隨申辦市民云APP-搜索“共濟”,進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專區進行了解,也可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地方專區辦理。
推薦公眾號:上海發布、上海醫保、上海社保卡。
相關咨詢電話如下:
醫保咨詢服務熱線:12393(醫保政策與經辦服務);
市民服務熱線:12345(社會保障卡業務)。
學校門診部公共衛生室:6770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