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中的三級翻譯制度是什么?同學們可以問問DeepSeek,看看AI能不能提供準確的答案?”
“為什么日本官方文件中常用的‘進出’(advance/penetration)在涉及軍事行動的語境中,必須譯為‘侵略’(aggression/invasion)?”
“為什么在人工智能高度發展的時代,打牢外語基本功、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愈顯重要?”
這是上經貿大博文講堂現場,葉興國教授向學生提出的問題。
9月23日下午,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在松江校區學思樓SA3舉辦了本學期第一場博文講堂,邀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譯者、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原副校長、退休教師葉興國教授,作“我們為什么要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從東京審判翻譯談起”的專題講座。階梯教室座無虛席,200余名師生聆聽了講座。講座開始前,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沈藝會見了葉興國教授并就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進行了交流。
講座中,葉興國教授從“東京審判的國際性、正義性和局限性”“東京審判翻譯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庭審文獻翻譯的難點及攻克之道”“《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全譯本》翻譯出版的重大意義”和“我們為什么要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五個方面作了詳細闡釋。他詳細介紹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設立的背景與審判內容,指出東京審判長達兩年半,歷經800余次庭審,形成庭審記錄五萬余頁。在這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中,中國法官梅汝璈和中國檢察官向哲濬等人不懈努力,最終將東條英機等7名日本甲級戰犯送上絞刑架,使公理和正義得到了彰顯。他強調,東京審判的正義性彪炳史冊,不容抹殺,歷史的真相不容篡改,中國作為遭受日本侵略和暴行時間最長、受害程度最深的國家,理應擔當起維護東京審判歷史意義的使命。
講座最后,葉興國教授總結道:“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忘記過去,卻可能使悲劇重演。我們為什么要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首先是為了緬懷先烈。其次是要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要警示世人和平的珍貴,并汲取前進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他特別提到,學校的名譽院長裘劭恒教授曾參與東京審判,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代表團秘書兼助理檢察官。當祖國需要他的時候,他必挺身而出。當人民需要他的時候,他定義不容辭。這彰顯了上經貿大人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葉興國教授勉勵青年學子,要構建扎實的知識體系,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在參與經濟全球化、全球治理、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建設等方面貢獻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在互動環節,葉興國教授耐心細致地回答了現場學生的提問,并向學生贈送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講座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葉興國教授,現兼任中國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戰爭審判與世界和平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材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外國語大學翻譯研究院和語料庫研究院顧問等學術職務;曾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語教學研究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商務英語研究會理事長、上海市外文學會會長、上海科技翻譯學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主編和主審國家級規劃教材十余種,翻譯出版《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美韓自由貿易協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等文獻,近年來主編并參與翻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第11卷至第4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