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際,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地調研上海對口援疆工作成效,助力民族團結進步事業,7月8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黨委副書記吳毅帶隊赴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澤普縣,深入上海援疆澤普分指揮部、產業園區等地,圍繞生態援疆開展專題調研。調研團隊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喀什大學、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師生組成。
調研團隊深入上海援疆重點幫扶項目——澤普縣金湖楊國家森林公園,與上海援疆澤普分指揮部干部及公園管委會人員交流座談,實地察看胡楊林生態修復成果,詳細了解上海生態援疆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對金胡楊生態修復與旅游開發的全方位支持。團隊還探訪了澤普長壽民俗文化村,重點考察了“生態+民俗”特色旅游線路的設計思路和智慧旅游系統建設,系統梳理景區開發帶動當地居民就業增收的有效模式。上海生態援疆的持續發力,讓金湖楊的“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帶動群眾致富的“金山銀山”,為南疆地區探索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之路樹立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樣板。
隨后,調研團隊走進莎車縣戈壁林草作物豐產增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與基地科研人員、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溝通,全面且系統地了解綠色技術銀行在該項目落地過程中的具體運作模式、基地建設的階段性成果以及各項技術成果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成效等最新進展,實地踏勘企業在荒漠土壤改良、現代農業發展、防沙治沙等領域的創新實踐。考察過程中,團隊尤為關注企業如何精準對接并充分利用援疆政策紅利,將政策優勢轉化為實際發展動力。此外,團隊還專門就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平臺的經驗做法進行了深入調研,詳細聽取了基地與內地高校、科研院人才聯合培養、科研項目合作、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具體舉措和成功案例。
通過此次深入喀什莎車、澤普兩地的專題調研,實踐團隊不僅全面掌握了上海生態援疆在戈壁治理、林草種植、景區開發等領域的具體實踐成效,更精準捕捉到當地在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中面臨的技術升級需求、人才培育缺口等現實問題,系統梳理了綠色技術銀行運作、產教融合平臺搭建、“生態+文旅”模式創新等一系列可借鑒的先進經驗。
此外,此次調研作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走中國,看發展”——“兩山”理念踐行20周年專項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搭建起了校地、校企協同發展的溝通橋梁,為團隊后續撰寫高質量調研報告、總結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經驗提供了堅實基礎,也讓參與調研的師生深刻體會到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實踐偉力,進一步增強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投身美麗中國建設凝聚了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