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之年。學校全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動服務國家和上海發展大局,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綜合辦學實力,以全面從嚴治黨新成效助推學校“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一、不麻痹不松勁不懈怠,落細落實校園疫情防控
1.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切實承擔主體責任,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事業發展,準確把握疫情形勢變化,動態完善應急工作預案,加強區校聯防聯控,持續提升應急處突能力,嚴格校(社)區管控,強化重點場所和重點人員管理,動態掌握師生健康信息,加強健康宣教,做好特殊群體的關心關愛工作,全面落實各項防疫措施,確保廣大師生員工健康平安、校園安全穩定。(責任部門:疫情防控工作小組各成員單位)
二、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
2.推進理論學習制度化、常態化。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集中學習研討,堅持和完善黨委常委會會議“第一議題”學習制度,每季度至少專題學習一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精神,以及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有關會議和文件精神,建立督學提醒機制,把學習成效作為工作考核、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責任部門:學校辦公室、*黨委宣傳部、黨委組織部)
3.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宣傳、研究和闡釋。發揮黨建思政研究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平臺優勢,加大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力度,推出一批標志性研究成果。組織講師團和宣講團,常態化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校園巡講、網絡巡禮和“青年大學習”行動。(責任部門:*黨委宣傳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學(研)工部、團委)
4.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全面總結“四史”學習教育經驗特色,進一步鞏固學習教育成果,制定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將學習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和黨員學習全過程,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重要內容,聚焦解決事業發展瓶頸難題在“實”字上下苦功,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與行動自覺,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責任部門:學校辦公室、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
5.組織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精心制定并組織實施好慶祝建黨100周年活動方案。組織開展“兩優一先”評選、表彰和先進典型學習宣傳工作,大力宣傳黨建特色工作品牌,開展好系列專項和特色慶祝活動。與黨史學習教育結合,組織開展理論學習宣講、黨史宣傳巡展,開展黨史、校史學習宣傳系列主題活動,推進主題文藝作品創作與演出,組織好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師生員工以實際行動向建黨100周年獻禮。(責任部門:學校辦公室、*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學(研)工部、團委)
6.開創校園文化建設新局面。聚焦文化育人,強化價值引領,著力構建校園文化建設長效機制,推進實施學校“十四五”校園文化建設專項規劃。打造文化品牌活動和特色項目,承辦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短劇展演等活動,推進大師劇《汪堯田》的創作展演。啟動新一輪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抓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建設。(責任部門:黨委宣傳部)
三、強化黨的政治領導,著力提升黨建質量水平
7.以開好黨代會為契機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根據市委和市教衛工作黨委的決策部署和具體要求,扎實推進學校黨政換屆工作,以召開黨代會為重要契機,全面回顧總結學校事業發展成績和工作經驗,精心謀劃好未來事業改革與發展規劃,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全面進步。(責任部門:*學校辦公室、黨委組織部、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
8.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落實市屬高校領導班子建設的若干意見和政治素質考察實施辦法。嚴格貫徹民主集中制,持續完善黨委常委會和校長辦公會會議制度和議事規則,規范議事內容、決策程序、會議決議執行辦法。加強學校領導班子成員自身建設,健全領導聯系基層制度,聚焦年度黨政重點工作和重點難點問題,加強工作調研,每季度組織召開專題工作推進會,堅持結合年度黨政重點工作和巡視中長期整改每月“回頭看”,抓好統籌協調和跟蹤問效。(責任部門:*學校辦公室、黨委組織部)
9.守好意識形態工作底線。完善并壓實校院兩級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抓好2020年上級督察反饋問題的整改和跟蹤問效,做好補短補虛工作。定期分析研判意識形態形勢和任務。嚴格各類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加強報告人、論壇講座的統一審批和內容把關。加強網絡意識形態管理、輿情監管應對和工作隊伍建設。(責任部門:*黨委宣傳部、信息化辦公室)
10.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深化實施新時代基層黨建質量提升工程,制定三年行動計劃,著力實施“四個紅系列計劃”。選優配強二級單位領導班子特別是黨政正職,完善二級單位黨組織委員會會議、黨政聯席會議的決策內容和程序。加強機關黨建和管理,推動機關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促進。推進離退休干部工作組織建設。建成示范性黨建服務中心、黨建創新實踐基地。加強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持續加強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進創新案例和精品項目建設。切實提高黨員發展質量,進一步加大在大學生、優秀青年教師、高層次人才中發展黨員的力度。(責任部門:*黨委組織部、教師工作部、學(研)工部)
11.加強干部隊伍的政治建設和能力建設。堅持黨管干部,制定《學校干部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完善選拔任用體系,選優配強關鍵崗位,優化干部培訓與管理體系,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和廉政教育。加強統籌謀劃,加大優秀年輕干部、黨外干部的培養力度,建立健全激勵干部干事創業擔當作為機制,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建設,增強思想的敏銳性、工作的前瞻性和落實的穿透性。(責任部門:*黨委組織部、黨委統戰部、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
12.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持續深化細化“四責協同”機制建設,落實“四書四會三報告”制度,推動二級單位黨組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馳而不息正風肅紀,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扎實推進校內巡察工作,加強巡察整改成果運用,深入推進巡視巡察整改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建設。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強化紀委專責監督職能,進一步促進黨內監督同民主監督、審計監督、財務監督等貫通協同,推動形成全方位監督合力。聚焦關鍵少數和重點環節加強執紀問責,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責任部門:*學校辦公室、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黨委組織部)
13.加強統一戰線工作。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推進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和情感認同。扎實推進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做好無黨派人士認定工作,配合各黨派基層組織做好換屆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和港澳臺僑工作,常態化做好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園滲透工作。(責任部門:黨委統戰部)
四、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4.深化“三全育人”內涵建設。做好“三全育人”建設前期成果凝煉和展示,迎接上海市“三全育人”示范校創建驗收。突出頂層設計,強化政治引領,積極發揮院系黨組織、黨員干部教師的育人作用,創新工作模式、豐富工作內涵,深化協同育人體制機制建設,推進思政教育與管理服務協同創新,重點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美育教育和勞動教育,形成特色品牌和示范效應,提升思政工作質量和德育工作水平,服務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責任部門:*學(研)工部、教師工作部、創業學院、教務處、研究生院、團委)
15.扎實推進一流本科建設。對接教育部“雙萬計劃”,做好新一輪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一流本科課程申報工作,深入推進已獲批一流專業建設點和一流課程的建設工作。實施“1+1+X+N”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落實好教授為本科生上課要求。加強思政課課程群建設和課程思政提質創新,做精“中國系列”課程。扎實組織好上海市教學成果獎申報工作,全力準備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申報工作。根據教育部新一輪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完善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推進專業認證,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進一步做實創業學院。(責任部門:*教務處、創業學院)
16.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制定博士點培育、一流研究生教育專項行動方案。深化招生選拔機制改革,積極構建與培養、學位和就業聯動的招生計劃調節機制。優化學位點布局,以博士點建設為目標,創新特色型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重組培養方案,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強化研究生課程思政與教材建設。以專碩學制改革為驅動,實施專業培養方案改革,擴大產業導師隊伍規模,推進研究產教融合育人平臺建設。完善學位點質量評價體系,做好全國學位點周期性合格評估方案報送工作。(責任部門:*研究生院、學(研)工部)
17.強化國際組織人才培養。依托教育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借助我國唯一WTO講席院校和WTO亞太培訓中心平臺,積極探索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新模式。開設國際經濟組織人才實驗班,建設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方向相關碩士專業方向,推出“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證書課程”,面向政府培育相關干部和人才,構建多層次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體系,彰顯融通性、創新型、開放式國際經貿人才培養特色,為培養代表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高端人才提供強有力支撐。(責任部門:*貿易談判學院、世界貿易組織講席(中國)研究院、WTO亞太培訓中心、教務處、研究生院、學生處、外事處、國際經貿學院、國際商務外語學院、法學院)
18.推進國際化辦學提質增效。制定“十四五”國際化辦學行動計劃,明確各項任務的責任單位及年度任務建設推進目標。進一步加強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建設。結合孔子學院轉隸工作,加強對海外孔院的統籌管理。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有效途徑以繼續提升中外聯合培養學生、中外聯合科學研究的水平。優化學生跨境交流交換學習、實習活動的管理機制。深入推進雙向留學工程,切實提高留學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責任部門:外事處)
19.抓好2021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把就業工作列入校院黨政領導班子的重要議事日程,并作為招生指標投放、學科專業設置和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等重要依據。積極拓展就業市場,加強校企合作,辦好各類線上線下校園招聘會。加強就業指導和困難幫扶,用好用足就業促進政策,優化職業生涯發展指導服務體系。加強供需排模和動態監測,定期做好就業數據統計和報送,及時編制就業動態報告。(責任部門:*學(研)工部、學生處、教務處、研究生院)
五、深化改革創新,構建學校事業發展新格局
20.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實施和分類評價工作。對照“四個服務”要求,對照上海市教育改革和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十四五”重大改革發展任務,謀劃2035年遠景目標,出臺實施學校“十四五”總規劃、專項規劃和學院規劃,分階段制定行動計劃,做好宣傳、解讀和落實工作。根據高校分類評價反饋結果改進有關分類評價指標的相關工作,高質量完成分類評價工作。(責任部門:發展規劃處)
21.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對接上海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方案,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要求和實施方案,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實施教育評價改革工作清單,持續推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等重點領域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統集成和協同高效。(責任部門:*學校辦公室、發展規劃處、教務處、研究生院、人事處、科研處、學生處)
22.加強學科內涵建設。持續做好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6個專業學位碩士點申報工作,進一步凝練學科特色,分層分步分類培育各一級學科博士點。圍繞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做好學科監控與對比分析,進一步提升學科綜合競爭力。做好新一輪高峰高原學科申報工作。推進新文科建設,將數字經濟、數字貿易、區塊鏈、大數據融入經管文法等學科,優化學科布局,打造交叉學科。(責任部門:*科研處、研究生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23.加強科研競爭力建設。推進國家重大課題創新團隊和青年創新團隊建設。開展省部級以上重要科研成果的培育和申報。構建新型科研平臺,提升產學研一體化水平。進一步梳理完善國際學術期刊、國內權威期刊的認定標準和績效獎勵辦法。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體現分類管理原則的科研激勵機制。進一步提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辦刊質量水平。(責任部門:*科研處、學術期刊社)
24.對接重大戰略提升社會服務能級。做精做強WTO亞太培訓中心,更好服務貿易強國戰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和上海城市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產政學研合作,加快推進與海關總署、市商委和虹口區政府等簽約單位的合作項目落實落地,推進與市科創辦和浦東干部學院等單位的戰略合作。加強新型智庫建設,繼續做好經貿直報站建設,整合更多專家資源提升決策服務水平。(責任部門:學校辦公室、*科研處、WTO亞太培訓中心)
25.推進內部治理體系建設。深入推進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設,加強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健全校院兩級教代會制度和運行機制,提高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水平,做好學代會提案的跟蹤落實。進一步完善內控體系,提高財務管理服務水平,初步建立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完善招投標工作,加大重點建設項目監管力度,做好內部審計工作,提升資金使用效能。(責任部門:*學校辦公室、財務處、審計處、招投標辦公室、工會、團委)
六、夯實發展基礎,大力推進人才和教師隊伍建設
26.進一步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加強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建設,堅持思想政治第一標準,實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守牢師德底線。深化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加強教師思想政治狀況調研,提升教師思政合力,宣傳弘揚優良師德師風。(責任部門:教師工作部)
27.深入推進教師分類管理和考核評價。健全完善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突出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主動服務國家需求的質量和貢獻。做好教師分類選崗聘任工作,簽訂崗位協議,優化考核評價和結果運用。開展專業技術職務等級與崗位等級晉升工作。做好中青年教師培養培訓工作。(責任部門:人事處)
28.積極做好人才引育和服務工作。堅持黨管人才,落實《關于新時期上海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對接高等教育人才“攬蓄計劃”,加大高層次人才特別是學科帶頭人的引育力度,積極引進國際組織人才。嚴把政治關,做到“凡引必審”,加強對人才的思想引領。規范使用人才稱號,完善高層次人才考核評價,推進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工作制度化、科學化、常態化。(責任部門:人事處、教師工作部)
29.提升人事管理效能。開展單位(部門)定崗定編工作,著力優化調整人員內部結構。探索職員職級制改革,推進管理隊伍專業化發展。推進二級單位績效考核改革工作,研究制訂二級單位績效考核指標,明確績效考核任務,完善考核與獎勵制度。逐步構建以信息化為支撐的人力資源管理服務體系。(責任部門:*人事處、發展規劃處、教務處、研究生院、科研處、黨委組織部)
七、盤活辦學資源,加強服務保障能力建設
30.推進校區資源調整優化。進一步推進落實松江、古北和七寶三校區辦學功能定位總體方案,調整優化辦公布局,推進“灰色空間”改造項目,拓展師生辦公學習生活空間。持續加強校園環境整治和校園美化工作。切實推進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十四五”基本建設一期項目開工前各項工作、二期項目前期控制性詳規和可研報告,推進學生社區給排水管網與道路改造工程一期項目、古北校區學生公寓改造。(責任部門:資產處、后勤綜合管理處)
31.增強資金籌措能力提升自主發展水平。擴大捐贈收入、創收資金和項目性收入。推動學校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組建并投入運營,加強產學合作、經營性資產和經營性行為規范化管理。用好配比政策,加強社會捐贈和平臺建設,激發學院籌資積極性,引導更多校友關注支持學校發展。大力支持繼續教育學院推進高端社會培訓項目。積極探索政府、學校、企業合作新模式,提高橫向科研項目收入水平。(責任部門:資產處、校友工作聯絡處、科研處)
32.推進智慧校園和平安校園建設。加快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啟動數據治理工程,建設公共數據服務平臺,逐步完善數據中心;加快數據的共建共享,建設基于“一網通辦”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和智慧校園融合門戶;建設網站系統資源統一管理平臺,進一步夯實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網絡信息安全保障。協同完成人事、教務、宿舍等業務系統的升級改造,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服務深度融合。加強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做好重點場所的安全隱患排查、依法整治工作。加強消防管理、治安管理和效能管理,加強校園食品衛生安全監管。開展師生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責任部門:信息辦、保衛處、后勤綜合管理處、學(研)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