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全球化背景下適應中國和上海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與貿易環境和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法規慣例與中國貿易政策,把握國際貿易理論基本原理和發展方向,通曉最新的國際貿易業務運作方式與基本操作技能,自由進行跨國專業交流,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開拓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國際經貿人才。
二、培養規格
以適應社會發展與地區經濟建設需要為導向,以應用經濟學高原學科以及國際貿易學重點學科為依托,以“國家級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綜合試點改革”項目為平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按照“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展個性”的總體培養要求,確立本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具體培養規格如下: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2)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具有優良的公民和職業道德;
(3)國際經濟與貿易問題分析能力。能夠具備應用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數學或統計方法分析當代國際經濟與貿易問題的能力;
(4)國際貿易實務執行能力。善于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領域,具備在信息化、網絡化背景下開展國際貿易、國際商務等業務的運作及信息處理能力;
(5)科學研究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經濟調研、統計分析、論文寫作等基本方法,具備在教師指導下開展科學研究的潛力;
(6)自我學習、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能力。具備較強的獲取新知識能力,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三、修讀要求:
主修專業學有余力,對國際經濟與貿易感興趣的學生。學生需完成30個學分才能獲得跨校輔修證書。
四、招生人數:50人
六、上課時間:周一、三、五、日晚上
七、教學計劃: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各學期周學時分配 |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
1 | 微觀經濟學 | 3 | 45 | 3 | ||||
3 | 商務統計 | 3 | 45 | 3 | ||||
2 | 宏觀經濟學 | 3 | 45 | 3 | ||||
6 | 國際貿易實務 | 3 | 45 | 3 | ||||
4 | 國際經濟學 | 3 | 45 | 3 | ||||
5 | 國際投資學 | 2 | 30 | 2 | ||||
9 | 國際貿易電子化實務 | 4 | 60 | 4 | ||||
7 | 中國對外貿易 | 3 | 45 | 3 | ||||
8 | 國際金融 | 2 | 30 | 2 | ||||
10 | 國際貿易投資規則 | 2 | 30 | 2 | ||||
11 | 國際服務貿易 | 2 | 30 | 2 | ||||
合計 | 30 | 6 | 6 | 9 | 7 | 2 |
八、課程簡介
課程名稱:微觀經濟學
課程簡介:本課程介紹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行為者的經濟行為為研究對象,分析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的資源配置作用。主要內容:均衡價格決定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廠商均衡理論、生產要素價格決定和收入分配理論、微觀經濟決策等。
課程名稱:商務統計
課程簡介:包括一般描述統計知識,假設檢驗,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課程結束時,學生應掌握有關統計概念,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經濟現象。
課程名稱:宏觀經濟學
課程簡介:本課程介紹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宏觀經濟學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分析資源利用問題。主要內容有:國際收入核算理論,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產業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均衡,總需求和總供給模型,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宏觀經濟政策,開放條件下的宏觀經濟模型。
課程名稱:國際貿易實務
課程簡介:本課程是一門研究國際間貨物買賣的有關理論和實際業務的課程。本課程以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為中心,結合有關的國際慣例和法律詳細介紹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條款,合同的商訂和履行的基本環節及有關的知識,并介紹各種傳統的、新型的貿易方式。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能較全面系統掌握從事國際貨物買賣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
課程名稱:國際經濟學
課程簡介:本課程將系統介紹有關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理論。主要內容包括商品與服務貿易的基礎貿易理論、各國管理與調節其對外經貿活動的貿易政策、由對外經貿活動所引起的國際收支的度量與調節的國際收支理論及國際收支調節政策等。
課程名稱:國際投資學
課程簡介;本課程介紹國際直接投資的基本理論和國際通行作法,主要包括投資動機、投資環境、投資決策、投資方式以及跨國公司等內容。本課程為國際直接投資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理論基礎與背景知識。
課程名稱:國際貿易電子化實務
課程簡介:本課程設置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國際貿易業務管理的知識及技能。課程內容包括:國際貿易相關環節及其電子化建設和應用狀況;國際貿易業務電子化管理操作;電子化應用所涉及的信息安全、電子支付、網站建設、網絡營銷、網上交易等相關知識和操作。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在掌握外經貿基礎知識的同時熟悉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在外經貿行業的應用;掌握外經貿企業業務計算機管理系統的操作;掌握利用互聯網進行國際貿易營銷的技術;了解利用互聯網進行外貿洽談的技術。
課程名稱:中國對外貿易
課程簡介:本課程是涉外經濟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內容包括中國對外貿易的理論、戰略、政策、制度以及基本情況等,其中尤為政策與制度為主,內容涉及關稅、許可證、出口鼓勵、外匯、商檢等。該課程緊密聯系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與前沿性。
課程名稱:國際金融
課程簡介:國際收支及其調節的理論與政府措施,國際儲備的理論與管理;外匯匯率的決定與變動;外匯業務與外幣使用,外匯風險管理;外匯管理;人民幣匯率;清算結算;國際金融市場;歐洲貨幣市場;對外貿易短期信貸、出口信貸,以及國際金融組織、國際貨幣體系。
課程名稱:國際貿易投資規則
課程簡介:本課程在介紹WTO基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知識產權等規則的基礎上,重點介紹多邊與區域國際貿易投資相關規則及其變化,尤其是TPP、TTIP、TISA等最新規則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同時課程通過案例對相關規則的運用進行講解。通過學習,使學生在掌握和熟悉WTO及相關規則,進而主動而靈活地運用規則,以便更效地保護和發展中國的利益,更好地提高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課程名稱:國際服務貿易
課程簡介:本課程從服務經濟的基本范疇出發,講授國際服務貿易的分類、特征、發展及統計;其次,特別強調了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理論以及近年來出現的服務外包相關理論,分析了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自由貿易政策的導向以及保護貿易政策手段的特征與規則,并詳細闡述了《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產生的背景、過程、架構及特征;最后,從傳統服務貿易和新興服務貿易兩方面介紹了國際服務貿易的相關產業,特別是對我國所面臨的服務外包和服務貿易發展戰略等問題給予必要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