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梅赌场-美高梅赌场网址_线上百家乐平玩法_全讯网大白菜论坛 (中国)·官方网站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十四五”規劃(2021-2025)

索取號:102730509000-2021-0006發布時間:2021-06-16瀏覽次數:7181

一流學科建設“十四五”規劃(2021-2025)

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內涵建設的基本內容,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學科建設內容和質量代表著學校的實力、特色和水平,沒有一流的學科,就沒有一流的大學。縱觀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與建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流的學科是一流人才的集聚平臺,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是推動新知識發現、推進知識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基地,是一流大學的根本標志。

根據國務院《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和教育部《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等文件要求,結合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推動學校部分學科早日邁入一流學科行列,進而使學校成為國內、國際影響力顯著的一流大學,提高學校學科的整體水平,形成結構合理、優勢和特色明顯的學科體系,凝聚優秀人才團隊,多出高質量成果及培養高水平人才,學校特制定本規劃。

一、“十三五”學校學科建設發展回顧

(一)“十三五”學校學科建設取得的成績

 “十三五”期間,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持“以學生為本,以學術為魂”的辦學理念,堅持高水平、國際化、特色鮮明的應用研究型大學辦學定位,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學校形成了以應用經濟學為中心的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理學、工學多學科協同發展布局。

1學科結構建設日漸合理、學科水平顯著提升

 “十三五”期間,學校始終堅持將學科專業建設放在學校事業發展的龍頭地位,確立了以學科專業建設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學科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學校新增理論經濟學、統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三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目前學校擁有七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二級學科碩士點從35個增至45個,覆蓋了學校經、管、文、法、理五大學科,學位點數量和研究生教育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適應提高辦學層次需要,結構得到優化,對學校學科建設構成了重要的支撐,為學校申請博士點建設單位和多學科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十三五”期間,學校依托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兩個高原學科建設,推動校內“一流學科”建設工程,落實一流學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及實施方案,以學科為單元,以一流為目標、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加強制度建設,學校的學科競爭力得到明顯提升。2016年,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水平評估中,學校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外國語言文學、法學等四個一級學科相比2012年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相對排名均有提升。

2.科學研究推進精品戰略,成果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

 “十三五”期間,為適應學校定位轉型發展和申請博士點建設單位的需要,學校積極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新,以聚焦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發展為宗旨,對接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項目,充分發揮學校在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集中,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特色研究區域,提高了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智力支持能力,科研水平也顯著提升。

 “十三五”期間,學校科研成果較“十二五”增長明顯,截至目前,學校共獲得國家級課題119項,較“十二五”期間增長了67.6%;省部級科研項目290項,較“十二五”期間增長了33.03%2016-2020年,學校國內權威期刊論文582項,較“十二五”期間增長了90.82%2016-2020年,學校國際期刊論文發表(SSCISCIA&HCIEIISTP234項,較“十二五”期間增長了41.82%2016-2020年,學校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5,同“十二五”數量持平,其中張翼飛教授和齊佳音教授分別獲得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和三等獎,是學校首次在國家級科研獎項上獲得突破。

 “十三五”期間,由孫海鳴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球大宗商品定價機制演進與國際經貿格局變遷研究”(15ZDA058)和齊佳音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面向國家公共安全的互聯網信息行為及治理研究”(16ZDA055)以“免于評審”的方式圓滿結題,這兩個重大項目在學校具有里程牌式的意義2019年,張磊教授“美國長臂管轄中的貿易合規官制度及我國應對機制”的國家社科重點項目獲批立項。2020年,王朝科教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體系化研究”的國家社科重點項目獲批立項。此外,通過人才引進,學校還轉入國家社科重大以上項目5項,有力的支持了博士點建設。

3.大力加強平臺建設,智庫建設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學校進一步聚焦世界貿易組織結構性改革等方向開展深入研究,在主動對接服務國家戰略和上海“五個中心”“四大品牌”建設以及推進落實總書記交付給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中,著力提升學校科研服務能級和戰略承載力。加強新型智庫建設,進一步優化黨管智庫體制機制,產出高質量智庫成果。持續推進上海自貿區、自由貿易港協同創新工作;推進教育部國別研究項目,拓展經貿研究領域;進一步深化與海關總署、松江區政府戰略合作,推進全球貿易監測分析中心、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全球貿易監測分析中心建設;加強與上海市商務委戰略合作,共同推進貿易中心建設、進博會論壇及溢出帶動效應等專題研究;拓展與中國建設銀行的戰略合作,加強在企業高管培訓、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合作。

 “十三五”期間,學校成為國家發改委“一帶一路”建設協同高校,新增數據科學與管理決策重點實驗室(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要研究基地)和中東歐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庫)等2個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新增5個教育部備案的國別研究中心。2019年,WTO亞太培訓中心首次落戶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校成為世界貿易組織亞太區域貿易政策新一期(2020-2022年)唯一合作伙伴,表明中國高校成功躋身世貿組織規則培訓基地行列。2019年上海高校智庫國際經貿治理與中國改革開放聯合研究中心入選CTTI高校智庫百強榜單,成為全國“A區高校智庫”。學校在全球經貿治理與多邊貿易體系改革、國際發展合作等領域的決策咨詢成果突出,獲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批示且有關部門采納專報數量居上海高校前茅,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4.學科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積極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學科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學科隊伍建設取得一定成效。在人才引進與培養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教職工總數特別是師資總量得到很大提升。

 “十三五”期間,齊佳音教授獲評國家“百千萬人才”和上海領軍人才,黃建忠教授獲評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再加上其他一些國家級、省部級人才的培育和引進,目前學校擁有WTO講席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務院特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領軍人才、國家重大課題首席專家等省部級以上高端人才83人。

(二)學校學科建設存在的問題

1.學科建設發展存在瓶頸問題

學科建設層次有待提高,缺少國家水平的重點學科,缺乏國內一流的高峰學科,“造峰”“填谷”效應不夠顯著。學校以應用經濟學為代表的強勢學科的優勢不夠突出,學科建設現狀與“分類建設、優化布局、凸顯優勢”的要求存在差距,同時學科建設也存在較多的“洼地”。

博士點空白成為學校亟待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學校不是博士學位授權點單位,沒有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博士生培養項目,嚴重制約著辦學層次和學科建設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才集聚功能和區位優勢的發揮。專業碩士點的整體數量仍然偏少,和應用研究的對應不夠;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未能獲得B+以上學科。上海綜合性市屬高校中,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海洋大學都有B+以上學科,這些學科都順利獲得上海市高峰學科資助,我校僅有兩個高原學科,優勢學科不夠突出,未有上海市高峰學科。

學科發展機制不健全、學科體制環境和運行機制有待優化。一級學科負責人制度缺失,內部管理體制機制仍存在不少障礙,尤其是院(系)學科劃分過細的弊端日益凸顯,學科交叉融合形成整體合力的建設機制比較薄弱。

2. 學科科研體制優化和學科科研水平提升問題

學校高水平論文、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和省部級以上獲獎絕對數量和師均數量離應用研究型高校具有一定差距。學校學科之間發展存在不平衡,一些歷史上的傳統優勢學科,科研水平雖然有所進步,但是和全國同類學科之間的差距在拉大。

學校標志性科研成果顯色度不足,法學、外國語言文學、統計學等學科在國家社科重大重點項目、省部級以上獲獎和中英文頂級期刊上,缺少重大標志性成果。

以決策咨詢研究為代表的應用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化,一方面,橫向課題數量和經費數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學校在國際貿易決策咨詢研究領域的核心智庫角色有待鞏固。

3.科研人才隊伍問題建設缺位

在學科隊伍方面,高層次人才的集聚不夠。一是高水平師資規模過小,學科集中度低,缺乏更多的領軍人物和成長中的后備領軍人物,成為制約學科水平提升的關鍵問題,難以形成學科人才高地的溢出效應;二是限于可持續的學科建設資金支持,海外博士,尤其是海外名校博士缺乏,對主干學科的可持續發展支撐不足,也難以支撐學校國際化的學科特色;三是學科后備骨干的培養、學科梯隊的建設總體上還缺乏系統的規劃和有效的落實,部分學科長期持續建設乏力的狀況已經出現,學科后備人才的培育制度還沒有有效建立;四是國內外師資交流和合作的有效機制還未形成,與學科發展相適應的海外高水平師資聘用渠道還不夠暢通。五是個別學科存在人才斷檔情況,個別學科隨著60后多名教授的退休,未能正常晉升與學科地位匹配的教師職數。

二、“十四五”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發展機遇

1.學校人才培養、學術科研、社會服務深度融入國家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國家和上海戰略

近年來,我國國際地位提升和貿易強國、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自貿試驗區等國家戰略的實施為學科群發揮學科交叉融合優勢提供了歷史機遇。國家實施“雙一流”建設必將引發學校內部的深刻變革,為學科群加速超越提供了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提出了“三大任務”“五個重要”和“四大功能”目標要求,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全面提速。

2.學校“開放”“特色”發展理念符合教育現代化2035的精神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提升一流人才培養與創新能力”的戰略任務,分類建設一批世界一流高等學校,建立完善的高等學校分類發展政策體系,引導高等學校學科定位、特色發展,持續推動地方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上海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在長江經濟帶教育創新發展、長三角區域教育一體化發展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上海教育發展得益于不斷擴大開放,在國家戰略和全球坐標系中謀發展。

3.爭取突破應用經濟學博士點,為學校發展迎來更大空間

一方面,博士點的缺失是學校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瓶頸。學校研究生教育36年,未能獲批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嚴重制約了學校在人才引進、學術科研、國際交流等方方面面的發展。另一方面,《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與發展規劃(2015-2030年)》提出“優化經管類學科人才培養結構”,“增加金融、航運、貿易領域高端人才數量與比例”的要求。上海與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其他中心城市相比,以對外經貿為特色的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總量不足。學校若能突破博士點建設單位,能有效增加貿易金融高端人才供給能力。

(二)面臨新形勢

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國際經濟政治將處于深刻變化之中,知識競爭和創新驅動發展仍然是世界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學校未來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也將面臨深刻的變化,“十四五”時期,學校學科建設發展主要面臨以下外部環境。

1.國家教育綜合改革對學校學科發展帶來新挑戰

20151024日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國家將鼓勵和支持不同類型的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差別化發展,總體規劃,分級支持,每五年一個周期,2016年開始新一輪建設。建設將更加突出績效導向,通過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動態調整支持力度。不斷完善政府、社會、學校相結合的共建機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兩個一流”的建設將會強化不同類型大學的定位和分化,如何在新一輪大學及學科建設中合理定位并獲得發展優勢是學校學科建設及學校發展的重大命題,是關系到學校在未來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辦學資源競爭及優質生源競爭的重大問題。

2.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及高教布局結構與發展為學校發展帶來新挑戰

2015末,《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與發展規劃(2015-2030年)》出臺,明確提出形成適應上海“四個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體系的目標。明確了實行分類管理、分類評估、績效撥款,促進錯位競爭、特色辦學和多樣化發展的指導原則。學校作為地處上海的財經類高校,必須抓住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進入決戰階段的機遇,進一步契合服務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接上海“穩步提高經管類高校的辦學層次和應用研究能力,著力打造辦學實力強、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水平財經類高校”的戰略舉措,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乘勢而上,努力實現學科建設水平的彎道超車。

3.學校進一步轉型發展對學科發展提出新要求

學校在引進和培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科領軍人物、完善中國特色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保證建設資金的持續穩定投入等方面將遇到嚴峻挑戰,需要在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過程中認真應對,在改革發展中不斷解決。“十三五”期間,學校在原有教學為主型學校發展的基礎上,辦學定位逐步向教學研究型高校轉型。“十四五”期間,學校需加速推進完成向應用研究型大學的轉型,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符合國情、校情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的建設路徑。

三、指導思想和規劃目標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四個服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術創新為導向,以服務我國開放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宗旨,以傳承和創新中國優秀文化、推動人類文化交流為使命,以改革為動力,學科建設堅持“以學科建設為引領、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以一流學科建設為目標,以提高培養人才質量和科研成果為落腳點”的指導思想。

()規劃目標

總體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高水平、國際化、特色鮮明”辦學定位,突出對外經貿特色,建設綜合實力居國內同類院校前列、優勢學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應用研究型大學。

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建設一流學科為重點,經過五年建設,學科群成為開放型經濟理論和政策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內一流學科群,所屬學科與對標高校學科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學校辦學水平顯著提高,為建設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奠定堅實基礎。

學校學科建設的具體目標(建設內容)

1.在學科體系建設方面:圍繞學校“十三五”期間實施的辦學轉型,在“十四五”期間建成多科性有特色的應用研究型大學的目標,構建布局合理的學科體系,形成學科建設相互支撐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態勢,組建以重點學科建設為核心的學科群和交叉學科群。

各一級學科以新增博士點授予的文件要求為目標,經過三年建設,到2022年年底,外國語言文學、法學、統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理論經濟學等學科滿足博士點的最低要求(師資隊伍、科研成果、學生培養等)。凝練學科特色,凝練博士點建設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教育部學科評估方面,應用經濟學(高原學科I)和工商管理學科(高原學科II)國內競爭力明顯提升,力爭進入B+,努力進入上海市教委新一輪重點學科建設(高峰學科建設),個別優勢的二級學科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外國語言文學(教委重點學科)、法學(教委重點學科)、統計學成為有特色的重點學科,獲評B級,在某一或幾個研究方向處于全國領先地位。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論經濟學力爭進入C+

新建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政治學等數個新興學科,為學校多學科發展、新商科建設和交叉學科建設奠定基礎,在數字經濟、數字貿易、區塊鏈、大數據和經濟、管理、外語、法學方面形成交叉學科。

2.在人才培養方面:圍繞學校辦學定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完善通識教育體系,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打好學術根基,提高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高素質精英人才;實施國際化人才培養計劃,增強學生國際競爭力;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營造有利于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成長的培養環境,加大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

 “十四五”期間,到“十四五”末間,在校留學生中碩士研究生超過100人,博士研究生超過50人,學校研究生出國交流的比例達到30%以上。在博士生培養方面,制定完善的博士生培養體系。在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水平上,通過制定研究生國際化培養方案、建立適應留學生的課程體系、開展雙語教學、加強教材與導師隊伍建設、推進國際化合作辦學與學術交流以及實施國際化培養質量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努力,使學校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水平有一個顯著提高。

3.在科學研究方面:立足我國40年改革開放豐碩成果和成功經驗,瞄準學科前沿,進一步增強國內權威期刊和國際論文發表能力;圍繞國家需求,加強交叉學科研究和協同創新,解決重大現實問題,增強國際學術話語權,體現科學研究的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在未來五年,各學科以博士點建設為目標,在高水平學術論文,國家重大重點項目、國家級科研獎勵等標志性成果上獲得突破。

4.在學科隊伍建設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著力引進和培養學術領軍人物和學術帶頭人,發揮學科領軍人物引領作用,培育學術創新團隊,形成若干不同層面的創新團隊,打造師德優良、業務精湛的學科隊伍。

5.在社會服務方面:圍繞國家和上海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建設跨學科的科學研究平臺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發展交叉學科,積極開展高端智庫建設,著力發展一流學科智庫平臺。進一步提升決策咨詢服務能力,成為國家和地方重要的戰略咨詢智庫,保持在上海市屬高校的領先地位。

6.文化傳承創新方面: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積極向上、求真務實、開放包容的大學文化、學科文化和校園文化。以“弘揚學術精神,推進學科建設”為主題,開展涵蓋國際學術熱點、學科前沿論壇、中國問題研究、專題學術講座、產學研交流、學生學術培養、科研能力培養等系列學術活動,搭建多維合作平臺,提升學校國際影響力。

四、“十四五”學科建設主要任務及重點舉措

(一)以博士點建設為目標,引領一級學科建設

實施學科攀登計劃,造峰填谷雙管齊下,促進多學科協調發展。依照博士點申報的要求,統籌協調全校資源,集全校之力,推進博士學位點建設,實現博士點的突破。圍繞博士點建設目標,以一流學科建設為契機,在深化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基礎上,推動科研團隊組建和科研團隊負責人機制的建立;在深化學科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的同時,突出重大任務引領對科研成果及學科建設水平的促進和提升作用。

2021年,應用經濟學力爭獲得博士學位點;2023年,外國語言文學、法學、統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理論經濟學等學科滿足博士點的最低要求,學科特色復合新增博士點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十四五”期間,爭取獲得2-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個別學科突破進入B+,進入全國同類學科前15%。工商管理、法學、統計學進入全國同類學科前25%,外國語言文學進入全國同類學科前30%,馬克思主義理論進入全國同類學科前40%。“十四五”末,教育部學科評估中,爭取有優勢學科能突破進入A-

(二)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核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層次

優化學位點結構為依托,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核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層次。“十四五”期間,在研究生教育的辦學層次與結構上,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十四五”末,在校博士生數量突破50個。

 “十四五”期間,在優化學位點布局上,重點培育并力爭設立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政治學等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管理科學與工程帶動交叉學科建設,在數字經濟、數字貿易、區塊鏈、大數據和經濟、管理、外語、法學方面形成交叉學科。在已有的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的建設上,遵循“優先發展目錄內二級學科學位點”的原則,提高目錄內二級學科覆蓋面。凝練學科特色,在每個一級學科方向,凝練出一個交叉學科方向,為博士點建設做準備。

在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目標和制度體系構建上,根據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國家教指委的相關指導和要求,提高現有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特色孵化和品牌聲譽建設,根據學校學科特點增加專業碩士學位點的數量,“十四五”期間計劃新增加專業學位點7個以上,力爭設立公共管理、稅務、資產評估、保險、旅游管理、物流工程、對外漢語教育、新聞傳播等專業碩士點。

 “十四五”期間,提升辦學層次、構建本碩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培養體系,改革培養模式,提高培養質量。全面建設以研究生“成長成才”為中心的培養體系,以促進研究生個性發展為目標,允許學生按個人志趣和學術專長自主選擇發展方向。通過課程訓練、出國深造、合作研究等方式把研究生培養為真正的創新人才。

同時,以建設研究型大學為導向,設立開放型經濟學科群人才培養實驗區,加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修訂學生科研管理辦法,完善以高水平科研支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和高水平學科團隊、學術研究和智庫服務結合起來。

(三)以人事制度改革為動力,集聚學科建設優秀人才

實施“人才集聚”計劃。積極鼓勵制度創新,進一步優化師資聘用、評價和激勵機制,探索靈活、高效的學術組織的建立和運行機制。學科隊伍建設從基本隊伍建設、后備梯隊建設和帶頭人隊伍建設三方面同時狠抓落實。通過多渠道、多元化、多層次的學科隊伍建設計劃的實施,不斷深化學科隊伍建設的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營造引進人、培養人、用好人、留住人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創造優秀人才得以脫穎而出的良性機制,進一步打造能夠有效支撐學科發展的規模合理、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人才高地。

推進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家重點(重大)課題科研創新團隊建設項目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青年骨干教師創新團隊建設項目,著力構建一支以優秀拔尖人才特別是有較高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為核心,中青年優秀教師為骨干,師德高尚、愛崗敬業、治學嚴謹、富有團隊精神、高學歷、高職稱的學科隊伍。不斷優化學科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學緣結構;有計劃地選派成績突出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出國留學深造,拓展教師知識結構,增強學術能力。

推進“高端人才引進支持計劃”和校內“高層次人才計劃項目”,按照公開競聘、擇優支持、合同管理、嚴格考核、動態調整的管理模式,采取開放競爭、統籌保障、目標激勵的聘任新機制,加快匯聚和培養一批高端學術創新人才。

建立學校一級學科帶頭人制度,厘清一級學科帶頭人和院長之間的責權利關系,依托國家和上海人才培養計劃,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備的學術大師,發揮學科帶頭人在學科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四)以完善評價機制為重點,提升科研水平

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深度激發科研活力;激勵約束相統一,建立健全科研評價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體現分類管理原則的科研激勵機制,增加科研人員經費使用自主權,減少影響科研熱情的制度障礙。完善學術評價標準,改變過度量化的學術評價方法,將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

進一步梳理完善國際學術期刊、國內權威期刊(AB級刊物)的認定標準和績效獎勵辦法。探索把科研對社會的貢獻納入到考評標準,制定符合學科學術發展規律的評價方式。加強科研機構和科研創新研究平臺的管理,完善各類科研機構的設立、建設和退出機制。進一步完善推動橫向課題研究的激勵機制,積極鼓勵教研人員主動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提供高水平決策咨詢研究服務。

進一步提升科研論文發表、課題立項的水平和層次。積極鼓勵教師在本學科國際學術期刊和國家有重要影響的權威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爭取學校學術研究地位在國內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推進精品戰略,提升課題立項水平和層次,爭取標志性成果,注重學術研究的知識創新與提升。

 “十四五”期間:一是提升論文、專著質量和數量,力爭在國外學術期刊或被SCISSCI收錄的論文超過200篇,其中國際一類等突破性論文10篇以上,力爭發表在CSSCI上的論文超過1000篇,其中中文A類論文在20篇以上,力爭出版專著或教材150部。二是提升課題立項水平和層次:力爭獲得國家級項目150項,省部級項目400項。再接再厲,再爭取獲得5項國家級重大或重點項目(含教育部重大項目)指標。三是科研獲獎上,爭取獲得15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獲獎。

(五)以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打造智庫平臺

 “十四五”期間,構建新型科研平臺,分層分類開展學科建設;推進成果轉化提升產學研一體化水平,打造高水平特色智庫。聚焦世界貿易組織結構性改革等方向開展深入研究,在主動對接服務國家戰略和上海“五個中心”“四大品牌”建設以及推進落實總書記交付給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中,著力提升學校科研服務能級和戰略承載力。深化產教融合,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加大各學科與相關產業融合力度,促進學科、人才、科研與產業互動,改進校企合作方式,與企業共建創新基地,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加強校府合作,當好政府決策顧問,通過加強高端智庫建設,搭建校府合作平臺,鼓勵各學科、各研究單位進一步提高服務政府決策能力,完成理論研究成果到政府決策內容的轉化。

推進高水平智庫建設。聚焦世界貿易組織結構性改革等方向開展深入研究,發揮學科綜合優勢,推進學校以人文社科領域基礎性研究見長的成果轉化,著力提升學校科研服務能級和戰略承載力。進一步優化黨管智庫體制機制,加強新型智庫建設,產出高質量智庫成果。完善經貿信息直報站,不斷提升決策咨詢水平和能力。

整合校內非常設研究機構,成立智庫研究院(高等貿易研究院),打造以學術學科為根本、以專業智庫為基礎、以高端智庫為引領的智庫體系,助力學科體系發展,提升智庫服務能級和水平,打造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智庫整體品牌。制定智庫成果的認定、績效獎勵和智庫人才職稱晉升的制度文件,不斷提升決策咨詢水平和能力。

五、“十四五”學科建設保障與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理順管理體制

加強黨的領導,健全學校學科建設的權威領導和決策機構。堅持學校黨委對學科建設的堅強領導,成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的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科建設領導小組,對學科建設的宏觀調控與統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發現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由改革引發的矛盾,引導廣大師生員工積極投身學校學科建設事業。

根據學校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落實院(部、所)的學科建設自主權,使院(部、所)真正成為學科建設的直接主體,校部負責宏觀的學科規劃、規劃落實中的統籌協調和管理,以及學校籌集的學科建設資源的統籌配置。推動院(部、所)領導“一把手”責任制,將學科建設績效列為院(部、所)領導年終考核的核心指標。

充分發揮校學術委員會及各分學術委員會的作用,特別是學校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委員會作用,使之成為學校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和學風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決策、咨詢機構。健全并完善學術道德規范,實行學術道德一票否決制,為學科建設和學校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環境。

(二)加強財務保障,多渠道增加經費來源

牢固樹立大局觀念和全局意識,構建更有效的學科建設經費投入機制,切實提高學科建設績效。逐年加大對學科與師資建設的投入力度,為人才強校和落實本計劃提供資源保障。學校經費的投入應突出重點,合理分配。集中優勢資源投入重點學科,積極扶持其它學科的發展,以全面提升學校學科建設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

采取有力措施,創新爭取社會資源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通過加大社會服務力度,以優質服務和優良品牌贏得社會資助。加強與教育部、商務部、財政部、上海市和相關機構的聯系與溝通,爭取校內外的支持。

各二級學院(部、所)也應進一步加大自有發展資金的投入力度。

(三)實施績效管理和動態評估

根據本方案確定的學科建設分階段目標,制定20212025年各類學科建設考核評估指標體系,并將關鍵指標寫入建設合同書;各學科根據學科建設方案和指標體系要求分解任務,制定行動計劃。

建立學校學科發展數據庫,強化對學科績效的基本狀態的常態監測,加強對發展水平、教育質量、風險預警和問題應對。建立學科評估機制,構建科學、合理、可行的學科評估體系,以便及時發現學科建設中存在的隱患和調整學科建設的方向,并為健全學科競爭機制創造有利條件,引導合理配置學科建設資源。采取年度檢查、中期檢查、終期考核等節點管理方式,組織校內外專家對學科建設進行過程監控和目標考核,提出整改意見。

(四)硬件條件保障

學科建設需要圖書文獻資料的有力支撐,“十四五”期間,圖書文獻資料應在滿足各學科教學、科研文獻需求的基礎上,切實保證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和各類專業課程建設的發展需要,形成學科結構合理的文獻資源體系。

隨著學校師生數量增加,對學校教學設施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增加設施先進、類型多樣、適合學科建設工作開展的教室、實驗室或工作室。

加快校園建設的步伐,力爭到“十四五”末期,校園硬件資源緊張的矛盾顯著緩解,各單位都能夠有相對寬裕的辦公場所,教師的辦公室問題都能得以解決,學科建設基本能不受到辦公場地資源的約束。









附表:一流學科建設“十四五”核心指標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十三五”

狀態值

十四五”目標值

1

學科布局優化數

5

10

2

優勢學科數

2

4

3

高層次研究團隊數

0

3

4

國家級重點(重大)科研項目數

4

5

5

國家級科研項目數

119

150

6

省部級科研項目數

290

350

7

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項數

15

40

8

中文期刊論文數

582

800

9

國際期刊論文數

234

450

10

出版專著數

105

150

11

高質量著作數

/

2

10

12

年師均科研經費

萬元

6.1

7.5

13

縱向課題經費

萬元

3041

(至2019年)

5000

14

橫向課題經費

萬元

1720

(至2019年)

2500

15

省部級以上科研、實驗平臺數

10

15

16

省部級及以上智庫數

3

5

17

決策咨詢報告采納數

212

(至2019年)

350






百家乐官网是怎样的| 百家乐官网博彩金| 南通棋牌游戏中心下载| 百家乐官网送彩金网络| 百家乐投注技巧公式| 伟易博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百家乐游戏图片| 百家乐官网赌场论坛| 大发888使用条款| 墓地风水24山| 大发8881| 凯旋门百家乐技巧| 真人百家乐官网ea平台| 大发888官网多少| 24卦| 南陵县| 水果机游戏| 八卦24方位| 利来备用| 宝鸡市| 威尼斯人娱乐城澳门赌场| 百家乐官网五湖四海娱乐平台| 大发888软件下载| 澳门百家乐官网娱乐城信誉如何| 红宝石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龙虎扑克| 微信百家乐群二维码| 兄弟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太阳城娱乐城管理网| 百家乐必胜方法如果你还想继续不看可能后悔一生| 百家乐官网庄闲和概率| 百家乐翻天在线观看| 百家乐官网娱乐网网| 百家乐官网打大必赢之法| 太阳城网站| 大发888促销代码| 金殿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澳门百家乐官网玩法与游戏规则 | 定制百家乐官网桌子| 百家乐官网布| 澳门百家乐官网看路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