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懷成,博士,副教授。2012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學位。中東歐合作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進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工作。2014.7-2017.8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導師為沈家煊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漢語語法學和功能主義語言學。主要擔任課程有《現代漢語》、《語法與語法教學》、《漢語語法分析方法》、《論文寫作與導讀》、《語言要素教學》等。2009年《雙音述賓結果補語“動結式”初探》一文獲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優秀成果一等獎,碩士論文《“準定語+N+V得R”句式及其產生機制研究》獲上海市優秀碩士論文,2014年和2018年分別獲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年度考核記功獎和優秀獎。
學術兼職:2018年11月被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聘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行業導師。
聯系方式:
Email:wuhuaicheng@suibe.edu.cn
教育背景
2001年9月—2003年6月合肥師范學院,英語教育專業專業,本科(專升本)
2006年9月—2009年6月上海師范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
2009年9月—2012年6月上海師范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
主要學術成果:
1. 期刊論文
[1] 吳懷成.處置類受事主語句初探.《漢語學習》,2023年第1期(CSSCI)
[2] 吳懷成.、王文麗.不及物動詞賓語的語義類型和構式語法闡釋,《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22年第6期
[3] 吳懷成.印歐語中動語態到底為何物.《勵耘語言學刊》,2022年第36輯
[4] 吳懷成.對漢語語言單位層級劃分問題的反思.《海外華文教育》2021年第3期
[5] 吳懷成.漢語需要中動范疇嗎.《漢語學習》,2020年第3期
[6] 吳懷成.從動詞主義到阿姆斯特丹詞類模型再到漢語詞類,《世界華文教育》2018年第4期
[7] 吳懷成、王文麗.及物性還是作格性:從四組漢語句子說起.《對外漢語研究》2018年第18期
[8] 吳懷成.指人疑問代詞復數形式的類型學考察.《中國語文法研究》(日本),2018年第7期
[9] 吳懷成.被動態研究的類型學視角,《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8年第6期
[10] 吳懷成.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生培養之管見——以該專業畢業生跟蹤調查為例,《國際漢語學報》2017年第1輯
[11] 吳懷成、沈家煊.古漢語“者”:自指和轉指如何統一.《中國語文》2017年第3期
[12] 吳懷成.從施事名詞化和事件名詞化的差異看漢語詞類.《語法研究和探索》,2016年第18輯
[13] 吳懷成.漢語方言中來源格、處所格和目標格融合現象初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14] 吳懷成.構式強制與“感到+X”構式.《漢語學習》2013年第3期
[15] 吳懷成.關于現代漢語動轉名的一點理論思考.《外國語》2011年第2期
[16] 吳懷成.動量詞與賓語的語序選擇問題.《漢語學報》2011年第1期
[17] 吳為善、吳懷成.雙音述賓結果補語“動結式”初探,《中國語文》2008年第6期
[18] 吳懷成.“準定語+V得R”句式的產生機制.《語言科學》2008年第2期
2. 科研項目
[1] 吳懷成(負責人).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構式語法視角下漢語句式及物性高低轉化與承繼關系研究,2021.8-。
[2] 吳懷成(負責人).教育部語合中心2020年度國際中文教育重點項目:一帶一路沿線中東歐地區本土旅游漢語人才培養,2020.12-。
[3] 吳懷成(負責人).博士后科研資助項目:古漢語詞類類型研究,2015.5-2017.7。
[4] 吳懷成(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事件名詞的類型學特征和詞類類型學研究,2013.6-2017.3。
3. 學術著作
[1] 吳懷成,《現代漢語動詞的指稱化研究》.學林出版社,2014年5月
[2] 吳懷成、完權、許立群,《“之”“者”“而”新解》.學林出版社,2019年10月
[3] 吳懷成,《事件名詞和詞類類型》.學林出版社,2021年1月
[4] 吳懷成,《漢語語態和漢語句法》,上海三聯書店,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