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瑛、黃建忠、徐美娜:《第三方效應、區域貿易協定深化與中國策略:基于協定條款異質性的量化研究》,《經濟研究》,2021年第1期。
具有水平差異性和垂直自我深化的區域經貿深度一體化正在成為當今國際貿易領域的新現象之一。依據自由貿易協定(FTA)條款異質性,構建了完整立體的FTA深度指標測度體系,實證研究了區域貿易協定深化的動因與路徑,并基于實證研究結果探討了我國深度參與區域經貿合作的發展戰略。本文的實證研究發現,相比于同質性的FTA,“第三方效應”對于深度FTA締結和深化同樣具有很好的解釋力,但因FTA的異質性也會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性:
(1)“第三方效應”對覆蓋貨物貿易深度自由化或經濟合作類條款的FTA締結與深化具有較強解釋力,但對覆蓋服務貿易、投資或是政治性、科研合作性質條款的FTA締結和深化中的作用會受到明顯削弱。
(2)相較于“北-北”國家對,國家對保有深度FTA數量差異的負面影響在“南-北”國家對中會受到明顯削弱。
(3)“第三方效應”隨著年份的推移,也表現出逐步弱化的趨勢。基于經驗研究結論,本文進一步回顧了中國參與區域經貿深度合作的歷史與現狀,為我國現行的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在內的近期一系列區域經貿合作重大舉措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經驗證據,并發現我國在區域經貿合作領域的發展速度雖然很快,但與國際區域經貿合作“領跑者”的差距仍在不斷拉大。
通過樣本內預測和反事實模擬,本文進一步提出了中國參與國際經貿合作的“三步走”遠景戰略建議。基于本文的結論,我們建議在區域經貿合作領域采用“先量后質”、“以量促質”、“重點突破”的發展思路,先通過推進淺層和寬松的貿易自由化實現國際經貿合作關系網的快速延展,針對既有FTA有選擇地嘗試提升深度水平,探索并推廣“中國文本”。
作者簡介:
鐵瑛,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異質性企業貿易理論、人口與經濟、中國銀行業結構性改革等,本文是鐵瑛副研究員連續第三年在經濟學頂級刊物《經濟研究》發表論文
黃建忠,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博導,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服務貿易、自貿區
徐美娜,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理論、實證與政策、數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