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簡介
To Talk or Not to Talk: When Analysts with Social Ties to Firm Managers Acquire Bad News
作者:何開剛、李增泉、Yong George Yang、Ivy Xiying Zhang
期刊:The Accounting Review
2025年8月19日線上發表
近期,我校會計學院何開剛副教授與其研究團隊合作撰寫的《To Talk or Not to Talk: When Analysts with Social Ties to Firm Managers Acquire Bad News》一文發表于《The Accounting Review》。《The Accounting Review》雜志創刊于1926年,由美國會計學會(AAA)主辦,是會計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三大頂級期刊之一,被列入UTD24國際頂尖商學期刊目錄,被我校列為國際一類期刊。
內容摘要
信息驅動股票價格,但信息,尤其是負面信息,如何在資本市場各主體之間擴散并最終融入股票價格,迄今仍缺乏充分證據。本文聚焦于大量信息依賴私人網絡傳遞的新興市場,研究賣方分析師如何獲取并傳遞上市公司負面信息。利用我國上市公司年報財務舞弊樣本,本文發現:在舞弊公司發布首份虛假年報后,與公司管理層存在社會關系的分析師顯著比非關系型分析師更可能停止對該公司的跟蹤覆蓋;然而,繼續跟蹤的關系型分析師并未在公開研報中給出比非關系型分析師更負面的評級。與此同時,與關系型分析師所在券商存在傭金關系的客戶基金會在虛假年報發布后更多減持舞弊公司的股票。綜合來看,相比于非關聯分析師,關聯分析師利用社會紐帶處理各種碎片化信息,有助于其評估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行為,進而更早地察覺負面消息。但由于背叛朋友可能面臨懲罰,他們并未選擇在公開報告中披露該負面消息,而是選擇私下向基金客戶傳遞。本文首次指出,社會網絡是分析師提前獲知負面信息的重要渠道,并提供了關系型分析師“公開沉默、私下傳遞”行為的直接證據。這些發現對學術界、監管機構以及資本市場從業者均具重要啟示。
作者簡介
何開剛,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博士,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分析師行為、公募基金投資、公司治理與會計準則。主持一項國家自科青年項目,研究成果發表在《The Accounting Review》《Abacus》《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會計研究》《外國經濟與管理》等國內外知名期刊,擔任《Accounting and Finance》《管理評論》《外國經濟與管理》等期刊匿名審稿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學位論文評審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