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院“青年博士先鋒號”工作坊第二期于10月25日下午在線如期召開,活動主要圍繞藍紫文博士的一篇研究論文展開。本次會議由“青年博士先鋒號”負責人何開剛博士主持,主講人為藍紫文博士,點評人為孫淑偉博士,學院的宣揚、孟怡珺、閆珍麗、鄭娟、朱梅、孔德松、曹雅楠、高翀、陳良銀、梁思源、劉筱天博士出席了此次會議。
主講人藍紫文博士在會議中報告的論文題目是:財務信息技術的應用與企業組織結構變革——來自財務共享中心的經驗證據。藍紫文博士從研究問題、文獻回顧、財務共享中心、研究假說、研究設計、實證結果、穩健性檢驗、進一步分析這八個方面展開論述,以企業組織結構——集權與分權問題作為引入點,聚焦于信息技術于公司財務和會計方面的應用,探討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否會對企業權力結構產生影響。
藍紫文博士詳細介紹了財務共享中心的制度背景與核心特點,而后提出財務共享中心可以突破時空限制搜集企業內部信息、實現集成式管理、統一業務流程、提高內部信息透明度,從而顯著提升企業的內部監督有效性,因此提出研究假說:財務共享中心的應用會使企業組織結構更為分權。采用動態差分模型,藍紫文博士以PSM逐年匹配后的我國資本市場上市公司2003-2020年數據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驗證了前述假說。進一步分析發現,當財務共享中心在企業中的服務覆蓋面更廣、企業對子公司的管理復雜度更高、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更差時,上述影響更為顯著。除此以外,本文還發現我國“關系型”商業模式對財務共享中心在改變企業權力組織結構中的效用具有抑制作用,從我國“關系型社會”視角,為現階段我國共享中心的發展現狀與運作成效提供了一種本土解釋。
孫淑偉博士作為點評人,針對論文展開了細致的點評。首先,孫淑偉博士肯定了論文選題方向的現實意義與理論意義,而后系統性地總結了論文的研究結論,點出論文的研究貢獻。其次,孫淑偉博士針對研究假說的提出、被解釋變量的選取以及進一步修繕論文的角度展開了詳細的觀點闡述,并提出了可供參考的改進建議。最后,孫淑偉博士高度肯定了論文中關于關系型交易的研究部分,認為其很好地考慮了我國的具體情況。
藍紫文博士對于孫淑偉博士的點評表達了由衷的感謝,表示受益良多。在主講人和點評人講述完畢后,與會成員們依次就論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具體內容涉及工具變量的選取、解釋變量的滯后性問題、選擇性披露問題等方面。藍紫文博士與成員們展開了友好交流,表示會繼續完善該論文,感謝各位同仁的提出的看法與建議。會計學院“青年博士先鋒號”工作坊第二期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