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院堅持“抗疫”、 “學術”兩手抓,兩手都不誤,積極開展多層次的云端學術活動,為我院研究生提供更多與會計知名學者和實務界專家學習、交流的機會,努力提升學院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4月20日下午,中國政府審計研究中心國際學術研究與交流部主任、南京審計大學會計學院廖林副教授通過騰訊會議向南京審計大學和我院研究生們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基于中國場景的國際審計研究動態”的學術講座。廖林老師入選愛思唯爾2020年中國高被引學者,同時擔任了多家SCCI英文期刊的匿名審稿人,從2021年起,擔任國際知名SSCI(Q2)期刊《ACCOUNGTING AND FINANCE》副主編。
本次講座主要分為國際審計動態介紹、基于中國場景的審計研究和SSCI英文論文經驗分享三個部分。講座伊始,廖老師向同學們梳理了國際審計研究的熱點問題,除了審計質量、審計費用和審計師個人特征這些學者們長期關注的話題,還列舉了近幾年學術界新的研究方向,如關鍵審計事項段、融合審計、政府制裁、社會責任鑒證與碳鑒證等等。
隨后,他以論文《IsItBettertoKillTwoBirdswithOneStone?InternalAuditQualityandAuditCostforIntegratedvs. Non-integratedAudits》為例,深入淺出的闡述如何基于中國場景進行審計研究。他指出好的學術論文不是用中國數據做一個國際期刊上已經研究過的問題,也不是簡單地變換已發表論文的自變量和因變量,而是應該具有全球視野,用中國數據去研究和解釋一個全球關注的問題。
最后,他總結了投稿的論文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強調英文論文不是中文研究的英文版本,不是簡單的翻譯,要避免中式英文;還要注意參考文獻的等級、論文的邊際貢獻和對理論的闡述等問題。廖老師鼓勵與會的同學們積極投身學術研究,多寫多練,勇于邁出學術的第一步。
通過本次講座,同學們不僅了解了目前國際審計研究的熱點問題,更對如何獲取最新學術動態、如何利用中國數據寫出開創性的文章有了深入的理解。為培養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學術思維,拓寬學術視野,強化學術規范,提升科研素養與學術創新能力打下了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