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4日晚,會計學院組織全體研究生進行MPAcc大講堂活動,參與由中國CFO發展中心主辦的“洞察財務數字邏輯,探究企業投資價值”的線上講座。
本期主講嘉賓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張新民教授。張新民教授是財政部會計名家、會計學院學科帶頭人,在學術上長期致力于中國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因基本解決了中國實體經濟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方法而成為中國會計界具有獨立系統學術成就的杰出學者。其獨特的財務分析框架曾被教育部長江學者、中國人民大學王化成教授命名為“張氏財務分析框架”,與杜邦分析體系并稱為分析中國企業財報的兩大利器。本次講座由田高良教授和郭良川先生主持,學院近百名研究生在線聆聽。
講座伊始,張新民教授先從企業業績預告引入,他指出,企業業績預告雖然能夠了解企業的業績效益和開拓情況,卻不能看到消耗資源和現金流量的變化,因此僅僅看業績預告會被帶入誤區。具體到基本的財務報表,他將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股東權益變動表分別稱為“面子”、“底子”、“日子”和“根子”。在利潤表中,我們應當關注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的成長性與結構,通過資產周轉率看經營資產如何推動營業收入增長。張新民教授認為,營業利潤主要看核心利潤、政府補貼、雜項收益此“三支柱”,同時關注資產減值損失及信用減值損失帶來的影響。此外,可以透過核心利潤的情況了解企業的經營手段是研發或是營銷。
接著,張新民教授介紹了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的主要關注點。他強調,談資產負債表不能拋開企業的資源情況,談現金流量表不能避開自由現金流。企業的不同資源情況催生出不同的發展方式,并購與自創在商譽與無形資產上有著迥然不同的體現。而企業的自由現金流是否“自由”,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是否充分,可以很好地衡量企業盈利能力。此外,在講解財務報表的基礎上,張新民教授還以西藏藥業、惠泰醫療、愛美客、湯臣倍健等幾家企業為例,分析了具體的財務報表數據,將理論與實際結合,使之具體化、形象化。
座最后,張新民教授還提到了從財報看風險的幾點注意事項。利潤表中應關注營業收入的成長、營業利潤的結構和核心利潤的質量;資產負債表的重點在于企業成長性、結構失衡及收購導致的無形化;從現金流量表中應留心可能存在的經營凈現金無能及籌資與投資空轉等問題。本次講座對于財務報表進行了提綱挈領式地解讀,為同學們后續的專業學習、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奠定了良好的理論與實務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