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深化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對接新時代社會和科技進步對會計人才培養的要求,2021年6月5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計學院舉辦了上海地區MPAcc培養單位智能會計方向研討會暨財、會、審智能化推進聯盟成立儀式。會議由會計學院副院長楊慧輝教授主持。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上海大學、東華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上海11所MPAcc培養單位齊聚一堂,遵循“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和理念,加入財、會、審智能化推進聯盟,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開展財、會、審專業智能化的研究、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以及課程、教材、教學資源等的開發與共享。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會計學院院長徐永林教授代表學校致歡迎辭。他介紹了學校和學院的發展概況以及近年來在研究生人才培養方面的目標、特色、和取得的成績;分析了數智時代高層次財會人才需求端裂變給應用型會計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指出上海地區MPAcc培養單位成立財、會、審智能化推進聯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表示我校將積極搭建交流平臺、促進產學研合作和協同創新,與聯盟兄弟院校開展經驗交流。
上海會計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主任、華東理工大學會計信息化與財務決策研究中心主任胡仁昱教授結合財、會、審專業智能化推進聯盟成立背景、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委員會2021年專題會議的相關內容以及高素質、綜合型財、會、審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全面解讀了《關于成立財、會、審專業智能化推進聯盟的倡議書》內容。他認為可以從MPAcc開始突破智能化財會人才培養,開設智能會計方向。聯盟成立的宗旨是為了充分整合和共享先進高校的成功經驗和社會優質資源,推動開展財、會、審專業智能化的合作研究、人才培養方案的共創共享、教材建設的互通互融、教學資源的共建共用、實訓平臺的共建開放等,持續推動財、會、審專業的智能化。
上海財經大學MPAcc中心主任張純教授從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思路、智能化教改的五大戰略、數字賦能重塑智能化財會人才培養體系、課程設置、師資團隊、智能化實驗教學平臺等方面匯報了上海財經大學在“會計+大數據、會計+人工智能”的改革方案以及智能化教改成效。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研究生部李昕凝老師從大數據與會計方向MPAcc的人才培養情況、智能財務研究中心的產教融合團隊及研究課題、“大數據與會計”暑期學校等方面匯報了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產學研融合推進智能會計教學與研究的方案及成效。
在圓桌論壇上,圍繞著智能會計方向的培養目標、教學規劃、學位論文質量以及對財、會、審智能化推進聯盟的建議,上海11所MPAcc培養單位的專家學者先后分享了各自的觀點。大家一致認為,智能會計的本源還是會計,要堅守會計底層邏輯和會計平衡觀,突出會計的分析和決策觀,著力解決智能工具技術和財、會、審專業兩張皮問題,實現智能科技為財會賦能。各培養單位也從建立聯盟企業導師庫、組織智能化財會師資培訓、案例庫等教學資源的分工開發和資源共享、統一MPAcc學位論文評審標準、搭建聯盟政產學研協調育人與創新平臺等方面提出了依托聯盟整合資源,推動開展財會審專業智能化的研究、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程、教材、教學資源等的開發與共享,實現MPAcc智能會計相關專業方向能力框架的早日落地,培養造就具備會計數據分析能力的智慧型、創新型的應用復合型高層次財會管理人才。
本次會議,為上海地區MPAcc培養單位搭建了交流經驗、分享智慧的平臺,也對推動我院MPAcc教育改革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