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日18:00,論文年會第二次寫作指導講座在思源報告廳舉行。本場講座邀請了國際經貿學院教師顧曉敏老師,以“經濟學中的因果識別”為題,就如何識別因果關系、論文選題、數據文獻獲取、寫作技巧等多方面予以指導,引人深思!
首先,顧曉敏老師以諾獎與巧克力、畢業照站位與事業成敗、婚姻與薪金的聯系等諸多生動有趣的事例引出錯把相關關系定義為因果關系的偽回歸現象在生活與研究中比比皆是,并借此進一步提出正確識別因果關系的方法——進行隨機干預實驗,借此干凈地構造出處理組與對照組,得出事件背后正確的因果關系。同時,顧曉敏老師強調了中國特殊的改革試點政策,相較于個人或團體進行資金消耗龐大的隨機干預實驗,這是一種較為天然的實驗,為廣大同學提供了更多可供分析與利用的數據。
接著,顧曉敏老師就論文選題、數據與文獻獲取、文獻綜述、工具與方法、寫作技巧、寫作靈感六方面對同學提出建議與推薦:
NO.1 論文選題
在論文選題方面,顧老師建議同學們立意要大,抓手可落實并從問題、數據、方法三方面導向任選其一進行思考研究。
NO.2 數據與文獻獲取
就數據與文獻獲取,顧老師推薦給同學們清華同方數據庫與《美國經濟評論》(AER)等知名文獻,并告誡同學數據大忌盲目調查、微觀計量是大道。
NO.3 文獻綜述
在文獻綜述方面,顧老師推薦同學學習前人優秀的文獻綜述、查看各領域優秀學者的handbook并強調綜述應按照文獻的發展脈絡梳理。
NO.4 工具與方法
關于工具與方法,顧老師提出重設計,輕方法,干中學最有效的理念,并推薦工具書——伍德里奇計量經濟學導論一書,供同學們學習參考。
NO.5 寫作技巧
如何提升寫作技巧?顧老師提出同學們需做到的以下九點:
一、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二、“三分做,七分說”
三、引言要重視(提問自己:為什么做,為什么沒人做,我又做了什么)
四、要突出自己的貢獻(有新想法)
五、故事要吸引人
六、引文要規范
七、注意錯別字、翻譯
八、嘗試站在編輯角度
九、順寫論文,倒做研究
NO.6 寫作靈感
如何產生寫作靈感?顧老師認為同學們可以保持對現實世界的敏感,多想多讀多寫,關注相關公眾號如“財稅趣公“等,激發自身靈感。
文章來源:公眾號“經貿團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