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為幫助2025級研究生新生快速銜接專業學習、洞察行業前沿,“會傳講堂”邀請學院鄒晨燕博士擔任主講嘉賓,以“內容生成變革與創意素養:人工智能時代創作者的定位與實踐”為主題,從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技術邏輯、行業應用、現實挑戰及創作者應對策略四大維度,為同學們解析了人工智能時代內容創作的變革與機遇。
鄒晨燕老師從 AIGC的基礎定義切入,指出其核心是“AI 模型+輸入條件”的協同,以文本指令驅動多模態內容生成,并重點拆解了當前主流的擴散模型技術原理。圍繞AIGC平臺應用,她系統梳理了國內外主流工具的特點與實踐場景。并通過 “非遺元素服裝設計” 案例生動展現了“AI 工具鏈協同”的創作思路,為學生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路徑。
最后,針對“AI 是否會取代創意崗位”的疑問,鄒晨燕老師結合行業演變規律給出解答:內容生成已從“PGC”到“UGC”,再進入 “PGC+UGC+AIGC 融合”的3.0時代。AI 并非替代者,而是“效率工具”,她鼓勵學生樹立協作思維,主動掌握三大核心能力:指令優化能力、工具整合能力以及價值判斷能力。并警惕當前AIGC的兩大核心挑戰:AI幻覺和版權爭議,主動培養專業倫理意識。人工智能時代的創意素養,不僅是“會用工具”,更是“善用工具賦能創意”。唯有主動擁抱變革、保持思考與協作,才能在內容生成的浪潮中找準定位,實現個人價值與行業發展的同頻共振。
本次迎新首講為新生搭建了“技術認知-實踐方法-倫理思考”的專業框架,期待新生以 AI 為翼,在會展?文旅體?傳播領域探索創意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