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中國貿易報》社和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聯合主辦,會展與傳播學院、校研究生院、體育健康學院和長三角會展研究院聯合承辦,五星體育傳媒有限公司協同舉辦的2025第四屆“會展·文旅體·傳播”融合發展論壇暨2025級研究生新生暑期學校的融合發展論壇板塊“專題一:數智化融合與項目運營創新”“專題二:國際傳播與文化出海”在線順利舉行。
“專題一:數智化融合與項目運營創新”論壇由會展與傳播學院會展經濟與管理系主任黃輝博士主持,學院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2020屆畢業生杜張祎作為主講嘉賓,以“AI 驅動的精準傳播與用戶畫像構建”為題,結合廣告行業一線經驗,為與會師生們深度剖析了數智化時代下傳播與運營的邏輯。
杜張祎以日常廣告投放現象為切入點,對比了廣告傳統“廣而告之”模式與新時代下“千人千面”精準傳播的差異。現代廣告利用AI算法與數據驅動工具,通過用戶在平臺內的瀏覽、搜索、停留等行為記錄,經文本識別、圖像識別、情感判別等技術分析后,形成包含基礎屬性、行業場景、社交圖譜、消費偏好等多維的畫像體系。她以小紅書、抖音平臺實際案例為引,詳細介紹了平臺間數據協同與人群圈選邏輯。
在互動環節中,杜張祎結合自身求職與工作經歷,強調了在研究生培養階段應該熟練掌握Excel數據處理、SPSS分析等基礎分析工具。她建議研究生新生們把握校內課堂匯報機會,鍛煉公開表達與邏輯梳理能力,同時通過學長學姐內推、專業實習公眾號等渠道獲取實習機會,在實踐中提升自身數據分析邏輯能力與跨部門溝通能力。
“專題二:國際傳播與文化出海”論壇由MJC教育中心主任雷霖副教授主持,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呂新雨,上海文廣國際傳播中心主任助理、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國際交流委員會副會長楊穎杰應邀出席論壇。
呂新雨教授帶來了題為《村超與巴西農民的山海情——一個現在進行時的國際傳播案例》的主旨演講。她以“貴州村超”國際傳播案例為核心,深度剖析了村超從貴州榕江的鄉村足球賽事發展為“千億級流量”文化IP的關鍵。村超的成功在于構建了“群眾路線+數字賦能”的傳播機制:通過“新三農”理念(讓手機變成新農具、數據變成新農資、直播變成新農活),實現了農產品與文旅資源的本土化傳播;通過“發展靠群眾、群眾靠發動、發動靠活動、活動靠帶動”的線上線下融合群眾路線,實現了從網絡流量到現實流量的成功轉變。
在探索國際傳播新路徑方面,呂教授介紹了團隊如何通過“村超模式”的足球文化與巴西MST(無地農民運動組織)連接。她強調,國際傳播不應是書齋里的內容生產,而需以行動介入搭建情感連接,讓村超成為跨越地域與文化的交流載體。
楊穎杰以《提高國際傳播效能的改革與創新——以ShanghaiEye為例》為題,以上海文廣國際傳播中心的國際傳播實踐為切入點,詳細分析了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國際傳播轉型路徑。她以“紅旗車APEC外交”“黨群服務中心探訪”等案例,詳細介紹了在三維融媒生產傳播渠道下如何構成“受眾互動、內容互哺、影響力互補”新型傳播格局。
在人才培養層面,楊穎杰寄語新生謹記“保持好奇心、提升語言能力、鍛煉數據思維”的重要性。在國際傳播中要學會了解國際輿論焦點,善用社交媒體數據工具優化傳播策略,在跨文化交流中以“人類共通情感”搭建溝通橋梁,秉持 “平等對話”心態推進國際傳播。
兩場專題論壇緊扣“會展·文旅體·傳播”融合發展,通過案例剖析與互動答疑的形式,為與會師生提供了寶貴的行業前沿洞察和學術啟迪,也有效促進了學界與業界的深度對話,為探索數智時代下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提供了思路。未來,學院將持續為研究生搭建“學界—業界”對接平臺,培養更多具有行業洞察力、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