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都市喜劇《寶興里》 上鮮活的文藝黨課
為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活動,5月27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機關黨委后勤處黨支部和結對支部國際經貿學院物流管理系黨支部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在美琪大劇院現場觀看了都市喜劇《寶興里》。

該劇根據上海市黃浦區寶興里的舊改搬遷故事創作。講述弄堂居民們經歷了“盼舊改”、“怕舊改”,最終在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克服種種困難、放下繁華鬧市和故土難離之情,實現100%自主簽約,自主搬離舊街區的心路歷程。展現了上海在推進城市建設過程中,動真感情、下真功夫,打造人民城市建設、“上海樣本”的生動實踐。
兩個多小時的演出,《寶興里》不僅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文藝表演,更給廣大黨員上了一堂入耳入腦入心的主題黨課。據悉,《寶興里》集結了來自天南地北的主創,把對藝術的不同理解融合在一起,更是將新興文化脫口秀與傳統海派滑稽戲創新融合,通過喜聞樂見的都市喜劇新樣式,讓主旋律作品走進內心,把紅色傳統、紅色記憶、紅色基因根植于心中,讓黨員們在學習教育中堅定愛黨愛國信念。
觀劇結束,大家心潮澎湃,這部精心編排的文藝戲劇用觀眾都能看懂的文藝演出講故事,讓更多人都能專心致志感動于他們的故事,讓支部黨員們看到了寶興里舊改“零執行”背后,有“硬核”政策模式支撐,有“溫情”服務擔當,更有一種延續至今的精神力量——“一馬當先的首創精神,一脈相承的為民情懷,一如既往的實干作風,一以貫之的自治意識”。

觀影結束,支部黨員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后感,選取部分以分享。
支部委員牛萌
《寶興里》運用多種藝術形式,讓黨員們體驗式走進“舊改奇跡”,近距離感受當年寶興里舊改的溫情往事,也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理想信念,我們一定會把這種力量融入到具體的工作實際中去,以加強黨建為引領,緊密團結全處教職工,為學校建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支部黨員盧丹
在這部劇中,當弄堂之上的那縷陽光照耀在每一個寶興里居民的肩頭,那一聲聲“我搬走了”既不舍又堅定,我看到了一位位上海普通市民的時代群像——質樸熱情、堅韌不拔、向陽而生。致敬每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正因為對腳下這片故土的珍視,才讓這份愛深沉且持續。寶興里走過的歷程,就是在黨的領導下,人民建設新中國、建設社會主義、親身參與改革開放的歷史,更是在黨領導下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一理念的生動寫照。作為當代年輕人,我們要勇于接過歷史傳承的接力棒,積極投身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新征程中,以朝氣蓬勃的青春活力,擔負起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使命。
支部黨員劉旦旦
舊改搬遷是城市更新過程中的大事和難事,《寶興里》這部劇借“以小見大”的創作方式,通過幾個不同家庭生活的演繹,將舊改搬遷中的各種老大難展現的淋漓盡致。當年啟動、當年收尾、當年交地,354天破解舊改難題,100%自主簽約,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初心信念的現實映照。寶興里居委會的工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只有從群眾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能更快地找到問題解決的最好辦法。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實際工作中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事實,立足崗位,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入黨積極分子陳偉清
通過這次兩個多小時觀看,我深受觸動。我覺得寶興里舊改工作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和寶興里居委黨員干部始終把舊里群眾當親人,在舊區改造過程中始終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難題,贏得群眾支持是分不開的。在工作中理論聯系實際,用老辦法解決老問題、用新方法解決新矛盾,在實踐中摸索中的寶興里舊改群眾工作十法,成為全市在實踐中探索新時代做好群眾工作、推動舊改提速的方法。我認為寶興里工作十法其中最核心的工作理念就是永遠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用心用情,把群眾路線走實走好。結合實際,在學校后勤工作中,我們要向寶興里的居委干部們學習,時刻把師生放在心中,主動去了解他們的需求,始終把師生放在第一位,切實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