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梅赌场-美高梅赌场网址_线上百家乐平玩法_全讯网大白菜论坛 (中国)·官方网站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學術學位授權點年度建設報告(2024年)

文章來源:工商管理學院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05 瀏覽次數:70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

學位授權年度建設報告

2024年)


一、 本年度師資隊伍及資源建設情況

(一)方向優化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2003年獲得企業管理碩士學位授予權,并于20049月起招收企業管理碩士研究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本學位點現共有十個培養方向,分別是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旅游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商務信息管理和跨國供應鏈管理

企業管理方向聚焦于企業戰略管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管理等領域;市場營銷方向在“戰略品牌管理、消費心理與行為、數字營銷和新零售”三個方面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人力資源管理方向聚焦于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責任與可續管理等領域;會計學方向培養能夠適應“大智移云物區”環境發展的高層次人才;財務管理方向培養具備全球視野、扎實理論基礎和敏銳分析能力的專業人才;審計學方向涵蓋風險管理及審計監管、審計大數據分析等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涵蓋旅游服務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等研究方向;技術經濟及管理方向聚焦風險投資與創業管理、技術創新與知識管理等領域;商務信息管理方向培養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能夠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從事商務管理活動的高級復合型人才;跨國供應鏈管理方向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全球觀念、熟悉新型跨國供應鏈運作流程和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二)帶頭人及骨干師資隊伍建設及制度落實情況

本學位點2024年有專職教師127人,其中研究生導師104人,教授32人,副教授5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24人,具有海外經歷的教師78人。學位點積聚了一批潛心科學研究、教學水平高、重視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骨干,每個二級學位點均有1位帶頭人和2-3位學術骨干。

企業管理方向帶頭人謝佩洪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曙光學者,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獎和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市場營銷方向帶頭人左鵬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一流課程負責人,法國EAC學校特聘教授。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帶頭人楊浩教授,在《經濟管理》等雜志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著作3部、教材1部。會計學方向帶頭人孫淑偉副教授,在《管理世界》《管理科學學報》《南開管理評論》、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等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發表20余篇學術論文。審計學方向帶頭人張天舒教授,榮獲潘序倫中青年會計、審計優秀論文獎、中國青年學者公司治理與金融研究營最佳論文獎等。財務管理方向帶頭人楊慧輝教授,擔任上海會計學會理事及學術委員會委員。技術經濟及管理方向帶頭人應尚軍教授是任全國資產評估教育研究會共同會長、上海市金融學會理事,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經濟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旅游管理方向帶頭人王春雷教授在IJCHMAPJTRJCET、《旅游學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商務信息管理方向帶頭人羅玉宏教授主持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課題等多個項目的研究工作。跨國供應鏈管理方向帶頭人洪江濤教授2008年從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畢業,進入本校物流管理系工作至今。

 

本學位點嚴格落實導師責任制,嚴格執行學校出臺的《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在導師選聘、培訓、考核、招生資格審查等方面嚴格把關,落實導師責任制通過政治學習、團隊黨建等途徑提高導師的政治站位。加強導師資格審查與遴選,倡導教研并重。本學位點依據《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嚴格進行年度導師資格審查與新任導師遴選,實行“帶教制度”,為每位新進青年教師配備帶教老師,以“老帶新”、“建團隊”的方式組建教學團隊,落實集體備課、相互聽課、課程AB崗。

推行人生導師制,實現師生教學相長。本學位點施行“人生導師制”,以“立德修身”、“潛心育人”為標準,動態遴選德才兼備的教師,為學生解答學業、人生困惑。本學位點采取“互聯網+”的方式,通過官方微信平臺,實現一站式預約人生導師的解決方案,學生可以預約微信、電話、郵件等線上形式與人生導師交流。人生導師每周舉辦以心理健康、情緒管理、職業發展、學業規劃、融入社會為主題的線下交流聚會。


(三)教學科研團隊及平臺建設情況

本學位點具有良好的教學科研團隊建設基礎,以高原學科建設和高水平地方大學建設為契機,新生科研力量加入,教學與科研團隊穩步發展,現有省部級教學團隊3個。本學位點目前擁有各類教學科研平臺7個,其中省部級平臺2個,校級平臺3個,院級平臺2個。

1 工商管理學教學科研團隊

 

序號

團隊類別

團隊名稱

帶頭人姓名

所屬學科

1

國家級教學團隊

工商管理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徐波

工商管理學

2

省級教學團隊(上海市)

工商管理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徐波

工商管理學

3

省級教學團隊(上海市)

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團隊

楊淑娥

工商管理學


2 工商管理學教學科研平臺簡況

 

序號

平臺名稱

平臺級別

對人才培養支撐作用(限100 字內)

1

上海開源數字“一帶一路”協同創新中心

省部級

依托信息技術,實踐“開源、開放、群智”三項變革,構建“跨國家-跨校際-跨產業”的新商科開放創新育人生態。基于開源理念,協同國內外資源,建設了國內第一個“新商科開放創新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

2

上海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數據科學與管理決策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自實驗室建立以來,通過組織學術研討會,年均參與師生達百余人次。

3

南泰品牌發展研究院

校級

南泰品牌發展研究院是由南泰君霖企業集團與我校合作創立而成,旨在搭建集科研、教學、咨詢、案例開發等功能于一體的研究平臺。近三年來圍繞企業轉型升級和品牌發展設置系列案例開發、系列叢書編寫、學生比賽和產教研融合項目。資助組織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商業策劃大賽。

4

案例開發與研究中心

院級

案例開發與研究中心遵循“知行合一、博學思辨”的理念,致力于搭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立足于中國本土企業典型案例,已開發一系列中文本土案例和英文教學案例,每年主辦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案例日活動。

5

國際稅務研究中心

院級

該研究中心跟蹤、梳理國際、國內相關領域財稅政策的制定情況,利用與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的合作關系開展高水平研究論壇。積極組織學生深入稅務部門和企業開展調研,開展對地區項目研究的專題研究。

6

長三角會展研究院

校級非常設科研機構

作為在長三角三省一市商務主管部門和長三角會展聯盟支持下成立的科研平臺,長三角會展研究院依托專業技術水平認證培訓等項目,在開展產業研究、促進校企合作、加強院校聯動等領域為我校會展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提供了支撐。

7

上海旅游文化研究中心

校級非常設科研機構

研究中心秉承“中外合作、政府智庫、學科建設、服務社會”的發展理念,承擔了一系列國際、國內課題,促進了我校會展學科的發展,并為旅游管理二級學科會展和活動管理方向人才培養提供了國際化資源與平臺。


二、 本年度人才培養情況

(一)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注重課堂、實踐相結合,成果顯著。本學位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進“三全育人”改革,以大思政觀為引領,以系統思維統合,以問題意識貫穿,以擔當精神深化。通過教師、學生、企業、社會之間的互動互融,形成了“行于人人、融于時時、化于事事、見于處處”的科學研究和創新實踐為一體的本學位點育人特色。主要做法如下:

1)思政融入學科:將課程思政融入學科專業教育,形成《國際企業管理》《跨文化管理》等核心課程思政體系。2024年度,《商解孫子兵法》《市場營銷專題》《組織與戰略專題研究》等研究生課程獲得學校課程思政項目立項。

2)黨建引領實踐: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科育人水平。通過黨支部核心引領,持續舉辦具有十余年歷史的學科品牌大賽“商業策劃大賽”,吸引知名企業和商界創業精英共同參與,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核心商業能力和家國情懷。開展“魅力HR”競賽,實戰演練薪酬設計,職業規劃與管理等環節,培養全球經貿治理體系新格局下的國際化商科人才。研會推出“思煜沙龍”,由專業教授領頭,在學術上推動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術研究。

3)支部注入活力。以黨委統一領導,成立黨群服務中心;以教工黨支部為著力點全面推進教工黨建并助推專業發展;以學生支部為突破點統籌推進學生黨建和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形成“一心兩點”黨建工作新格局。2024年學科專任教師積極參加思政培訓,獲得校黨建思政課題論文二等獎1項。

(二)課程教學與教學成果

寓教于學,以科研指導教學,打造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學課程體系。依托組織與戰略、企業運營管理、市場營銷等領域最新科研成果,把學科前沿知識引入課程教學內容。開設《組織與管理專題研究》《“一帶一路”旅游專題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專題》《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專題》《運營管理專題研究》《高級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等系列課程體系。以研究專題形式提升研究生追蹤管理研究發展前沿的能力,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三)研究生代表性成果與獎勵

2024年度,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科研項目,本學位點共有9名研究生成功獲得學校科研創新項目的立項,16組共31名學碩研究生獲得會計學院毓秀研究生科研創新資助項目立項。文獻綜述作為研究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能夠有效啟發科研思路,為學位論文的選題、資料的收集查詢以及研究思路的設計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為了激發研究生的學術興趣,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活躍校園文化,鼓勵和引導在校研究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多出成果。20244月至5月,學院面向研究生舉辦文獻綜述大賽,吸引超過35人次積極參與。

此外,研究生積極參與各項學科競賽和社會實踐活動,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經濟管理的實踐中。他們踴躍投身于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真知,將個人情懷融入到黨和國家的事業中。在各種學術和創新創業競賽中,斬獲了諸多佳績。

(四)研究生對外學習交流

本學位點提供各項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碩士研究生積極參與海外學術交流,拓寬國際視野。本學位點本年度入學留學生10名,在校留學生13人。留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計劃的執行,持續與導師、同學進行相關問題的國別交流以及問題研究。

(五)研究生獎助與管理服務

工商管理學院研究生獎學金的制度主要有《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研究生評定優秀獎學金暫行規定》以及各類企業獎學金章程。目前,本學位點研究生資助體系主要來自學校以及國家,包括獎學金、助學金和研究生“三助”崗位津貼三大類。其中,獎學金包括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覆蓋率90%以上)和愛建獎學金、寶鋼獎學金等;助學金類包括研究生津貼;研究生“三助”崗位津貼包括研究生擔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崗位津貼。2024年各類獎助學金總額381.36萬元,資助學生353人次。

(六)本年度招生、就業與學位授予情況

2024年本學位點研究生招生錄取人數104人,錄取推免生7人,授予研究生學位109人。本學位點碩士畢業生培養質量高,2024年就業率達98%,職業勝任能力強,職業道德水平高,用人單位反饋評價好,畢業生就業態勢良好。


三、 本年度科學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2024年,本學位點科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審計學等方向。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授權點設在工商管理學院,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獲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3項(1項重點、1項自選和1項青年);獲技術服務、企業管理咨詢、政府決策咨詢等各類橫向課題6項。出版學術專著4部,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33篇,其中包括《管理科學學報》《管理評論》《管理學報》《科學學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njp Urban Sustainabil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等期刊論文。

會計學、財務管理和審計學授權點設在會計學院,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2項、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1項;主要師資發表高水平論文10余篇,例如《管理科學學報》《會計研究》《財貿經濟》、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等期刊論文。另外會計學院教師積極參與學術交流,參加會計學年會、新制度會計學國際論壇等高級別學術會議,與學術同行進行深度交流,有效提升了二級學位點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旅游管理、技術經濟與管理、跨國供應鏈和商務信息管理授權點師資隊伍不斷強化,科研水平逐漸提升。各學科方向均投入大量資源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和學術交流活動,提升團隊的科研水平和學術影響力。縱向科研項目申請和論文發表在穩步向好發展。


四、 本年度社會服務貢獻

本學位點秉承社會服務優良傳統,緊密對接國家和上海重大戰略需求,以新商科建設為契機,發揮學科優勢,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社會效應良好,具有一定引領性。特別是服務于國家和上海市重大發展需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在上海自貿區財稅政策研究、“營改增”試點的政策評估、在上海援藏和援疆產業提升等方面都形成明顯的社會效益,產生一定社會影響。本學位點將智庫建立在學科基礎之上,1個智庫入選“中國智庫索引”高校智庫百強榜單,成為全國“A區高校智庫”。決策咨詢成果被中央和上海采納與批示數位居上海市屬高校前列。

圍繞中國進口博覽會,本學位點開展了系列工作,尤其是旅游管理方向提供大量支持。一是組織研究生連續6年深度參與和服務進博會,助力我校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深度參與進博會的高校,多次榮獲服務進博會貢獻獎。二是圍繞進博會開展了大量決策咨詢研究,本年度至少3篇決策咨詢報告被采納。三是圍繞進博會溢出效應等主題,開展了大量社會服務研究和碩士論文撰寫,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

此外,會計學二級學位點導師楊慧輝教授入選財政部國際化高端會計人才工程,立足推動我國會計事業發展的國際化進程,深入中國會計改革與發展實踐,積極向財政部就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征求意見稿,以及向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國際論壇(IFASS)、會計準則咨詢論壇會議(ASAF)就多個討論議題提出新方案,為提高我國在國際會計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提供了重要支持。


五、 本年度本學位點建設小結

2024年度,依托于工商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2人,生源質量穩步提升,并呈現向好趨勢。其中,企業管理學科的第一志愿錄取率為100%。學生群體科研氛圍濃厚,學術成果在質量和數量兩個方面均有改觀。教師隊伍進一步擴充,新進教師科研實力突出,是推進學位點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學院依托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點,積極申報工商管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為打造本碩博貫通式學科點建設積極努力。

會計學、財務管理和審計學二級學位點的報考人數總共錄取42人,其中一志愿錄取人數為30人。以上二級學位點高度重視研究生的培養過程管理,將學術道德教育、學術規范訓練貫穿于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對教學安排、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導師管理、論文寫作等多個環節進行了具體規范。本學位點調動導師參與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全過程監控和流程管理,加強論文選題指導、開題匿名評審、預答辯、學術不端檢測、校院兩級盲審、答辯等環節的分流淘汰,學位論文質量得到全面提升。2024年,本學位點張玉瑩、朱春枝、李欣婷同學的論文獲得2024年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碩士研究生優秀學位論文優秀獎。

技術經濟及管理二級學位點招收5名全日制研究生,生源質量相對較好。專業緊抓導師隊伍建設,提升人才培養過程質量。加強論文開題工作,對論文答辯工作嚴格要求,有效地提升了學位論文質量。旅游管理二級學位點招收14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高。本年度內,近十位碩士研究生參加旅游管理領域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跨國供應鏈管理和商務信息管理二級學位點在招生、師資建設、培養質量等方面持續發力,共同推進本學位點健康發展。

本學位點注重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把學術道德教育和學術規范訓練貫穿到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對教學安排、課程建設、課堂教學、聽課評教、導師管理、論文規范、實踐實習等教學各環節進行具體規范,學位點做好研究生課程教學過程管理、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建立切實可行的教學評估體系,全面把控教學質量管理;建立學風監管與懲戒機制,嚴懲學術不端行為。開辟第二課堂,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專家、企業家和政府官員開設講座或承擔部分實踐性課程,不斷拓展實踐教學資源。定期組織專家對學科點和研究生培育質量進行診斷式評估,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和完善,使教學管理做到運行有序,有效保證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推進實踐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

學位點嚴格把控學位論文質量,根據教育部、全國教指委等上級制度、《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碩士學位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重復率檢測試行辦法》等文件精神,實施畢業論文質量控制體系,調動導師對研究生畢業論文進行全過程監控和流程管理,加強論文選題指導、開題匿名評審、預答辯、學術不端檢測、校院兩級盲審、答辯等各環節分流淘汰,學位論文質量得到全面監控和提升。

學位點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各二級學位點由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直接負責學生就業工作,全員關心保障學生就業。建立實習—就業聯動機制。多手段多方式多渠道助力就業工作。充分利用任課教師、校內導師、行業產業導師、畢業校友等多種社會力量,通過學院網站、微信推送、在線表單、就業工作團隊等渠道,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舉辦2024屆畢業生就業推進會,加強供需對接,發揮校外導師專長,形成合力,擴大優質就業崗位。

學位點積極開展多種內容和形式的導師培訓。一是定期組織教學沙龍、論文質量規范等校內業務培訓,幫助碩士研究生導師了解學科變化提升業務能力;二是不定期組織文件制度學習;三是邀請國內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采用線上、線下靈活的交流方式進行業務指導學術交流;四是通過發布各類校內外培訓、會議和賽事等信息,推動導師積極參與拓闊學術視野;五是鼓勵導師國際和跨學科合作,并加大選派研究生導師海外研修力度。通過開展學術交流,吸取各種學術營養,博采眾長,使導師不斷更新知識,拓寬專業面,了解科學發展趨勢,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六、 同類學位點對標分析

工商管理學學位點依據“碩士學位授權點申請基本條件”進行對標分析,對照基本條件核心指標核對結果如表3所示。


3 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基本條件對標與建設情況表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規定數量

建設現狀

對照碩士學位點核心指標核對結果

學科方向與特色

學科方向

主干學科方向不少于3個

≥3

目前有4個主干學科方向(企業管理、會計學、旅游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全國最近一輪學科評估工商管理學科獲B。根據軟科發布“中國最好學科排名”;2019年位列全國第51名,進入前17%;2020年4月,位列全國第45名,首次進入全國前15%。

符合

學科特色

本學科點至少有一個學科方向特色和優勢明顯,且面向本學科發展前沿,與國家、區域的需求契合度高,具有良好社會聲譽

≥1

(1)企業管理。本學科方向連續多年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近年來企業管理學科建設的重點是全球化工商管理模式和方法的變革和創新,在跨國并購、國際經貿治理、國際市場營銷以及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并在JM、JBE、JAMS等國際高水平期刊中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2)市場營銷。本學科依托上海市高峰高原學科建設平臺“大數據驅動下的商業模式與管理創新”,探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驅動的營銷決策和品牌創新,在戰略品牌管理、消費心理與行為、數字營銷與新零售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并在JM、MIS Quarterly、POM、JAMS等UTD24/FT50和《管理世界》《南開管理評論》權威期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并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和教學獎項多項。

(3)人力資源管理。本學科方向為上海市一流專業和BGA國際認證樣板專業。近年來人力資源管理學科建設的重點是數字化、國際化和可持續發展,在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心理學、責任與可續管理、數字化知識管理、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并在管理世界、管理科學學報、HRM、IJPE、Physica A、npj urban sustainability等國內外高水平期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4)會計學。本學科方向主要研究領域為會計準則與會計監管、管理會計與績效評價。本方向重點對會計審計準則的經濟后果進行研究,在資本市場與會計監管、管理會計與績效評價、財務共享與會計大數據、財務信息披露和跨國公司財務管理方面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已連續8次成功獲得ACCA白金級最高質量認證。

(5)財務管理。本學科側重培養學生在企業財務管理、公司治理、投融資決策等方面的系統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依托一流的師資團隊和豐富的企業資源,學位點致力于培養具備全球視野、扎實理論基礎和敏銳分析能力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同時,借助多層次的產學研合作平臺,學生能夠在實習和研究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6)審計學。本學科方向主要研究風險管理及審計監管、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以及審計大數據分析。本方向重點對審計方法、審計質量、制度與審計進行研究,側重于探討審計在現代企業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審計活動如何影響企業的財務透明度和風險控制,在審計監管與合規性、制度環境與審計、審計信息的數字化轉型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為學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7)旅游管理。本學科方向立足大文旅的產業定位,對接國家和上海文旅發展戰略,積極為地方制定旅游業發展戰略提供理論支撐,形成產教融合優勢,在旅游新業態及新商業模式、大型國際會展項目運營與管理、活動與社區建設等方面學科特色明顯。

(8)技術經濟及管理。本學科方向采用技術經濟分析與金融學相融合的路徑,重點切入上海金融運行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對資本市場與風險分析研究,運用復雜網絡分析方法,對資產市場穩定性、敏感性及其與宏觀政策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在POM、MIS Quarterly等UTD24等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9)商務信息管理。本學科注重學生的理論體系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夯實學生的管理學、經濟學基礎之上,開設多門應用型選修課,并通過“統信大講堂”“訪萬企,讀中國”、研究生學術論壇等特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在信息化、智能化高速發展的當下,本專業在人才市場中具有需求高、薪資高、前景好等特點,在金融業、科技互聯網及教育相關行業有廣闊的就業前景。

(10)跨國供應鏈管理。本學科方向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全球觀念、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數理研究分析能力突出、熟悉新型跨國供應鏈運作流程和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畢業生能從事跨國公司中高層管理工作和本專業領域相關的教學科研工作,也可從事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相關咨詢機構等部門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符合

學科隊伍

人員規模

本學科點專任教師不少于30人

≥30

2024年本學位點專任教師127人。

符合

每個學科方向專任教師隊伍數量不少于7人

≥7

企業管理方向專任教師28人,市場營銷方向專任教師17人,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專任教師11人,會計學方向專任教師7人,財務管理方向專任教師19人,旅游管理方向專任教師18人,技術經濟及管理學科方向教師9人,跨國供應鏈與商務信息方向專任教師18人。

符合

人員結構

具有高級職稱(正高、副高)比例不低于39%,具有博士學位比例不低于40%,45歲以下教師占較大比例

高級職稱≥40%

博士學位≥40%

45歲以下教師占較大比例

有一支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學院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學術梯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專任教師隊伍中,具有高級職稱(正高、副高)的教師為84人,比例66.14%;124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比例為97.64%;45歲以下教師有69人,比例為54.33%。

符合

學科帶頭人與學術骨干

每個學科方向有1名以上學科帶頭人

1名

每個學科方向均有1名學科帶頭人,2-3名學術骨干。

符合

每個學科方向有2-3名學術骨干

每個學科方向2-3人

每個學科方向均有2-3名學術骨干。

符合

近五年在本學科國內外重要刊物上,以獨立作者、第一作者或者同學作者身份發表論文,學科帶頭人近五年人均不低于3篇

≥3

近五年在本學科國內外重要刊物上,以獨立作者、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論文,學科帶頭人近五年人均不低于3篇。

符合

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完整指導過一屆碩士畢業生,學科帶頭人已經培養過6名以上碩士生

學科帶頭人指導碩士生≥6

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完整指導過一屆碩士畢業生,各學科方向帶頭人均培養過6名以上碩士生。

符合

人才培養

課程與教學

現有的碩士生培養專業核心課程符合工商管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的基本要求,培養碩士研究生擬開設的課程及其結構應符合《工商管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基本要求》,且體現《教育部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精神。

 

現有的碩士生培養專業核心課程,課程符合工商管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的基本要求,且體現《教育部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精神。

符合

培養質量

畢業生質量較高,職業發展良好,受到社會的普遍好評。近五年本學科點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至少1項

≥1

碩士畢業生培養質量高,職業勝任能力強,職業道德水平高,用人單位反饋評價好,畢業生就業發展良好。本學位點研究生積極參與各項科研項目,在SSCI、CSSCI及其他核心期刊累計發表論文75篇;研究生在各類學術和創新創業競賽中獲獎22項;2024年本學位點獲得3項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

符合

培養環境與條件

科學研究

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不少于15項

≥15

2024年發表CSSCI論文十余篇,出版多部專著,研究生參與縱向科研項目的比例有待進一步提高;2024年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7項。

符合

本學科點近五年,實際獲得并計入單位財務賬目的科研經費年均不低于80萬元,其中縱向經費年均不少于30萬元。

科研經費年均≥80萬

橫向經費年均≥30萬

總體經費充足,2024年實際獲得并計入單位財務賬目的科研經費中,縱向課題經費90萬,橫向課題經費97萬。

符合

近五年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不少于2項

≥2

近五年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6項。

符合

學術交流

教師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全國學術會議,近五年人均不少于1次;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在校期間參加高水平學術會議。

≥1次

2024年本學位點舉辦或協辦全國性會議1場,與會規模達100人次,有多名專任教師參加了各類國內外學術會議;有4名研究生在校期間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報告,有充足的經費支持和鼓勵研究生的學術活動。

符合

 

支撐條件

有用于研究生教學科研的平臺、實驗室和實踐基地,有較先進的教學科研設備,有較充足的國內外圖書資料、數據庫,能滿足培養博士研究生的需要

 

本學科有7個教學類平臺,2個創業教育類平臺,與世界500強等企業共建30余個實踐基地作為支撐。例如,數據科學與管理決策重點實驗室(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基地、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以及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等。擁有中外文紙質圖書29.47萬冊,中外文報刊千余種,電子圖書218.95萬冊,全文電子期刊1.22萬種,中外文數據庫68個。

符合

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培養管理指導和機構健全,管理人員落實

 

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培養管理指導和機構健全,學科內現有20名專職管理人員,2名兼職管理人員,管理人員落實。

符合

設立有針對本學科本科生或相關學科碩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設置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業獎學金、愛建獎學金、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資助、學院毓秀創新科研項目資助等多種獎學金,獎助力度大,其中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覆蓋面達90%以上。

符合

學風良好,開展學術規范及科研誠信宣傳教育,有完備的學術不端行為處理機制及辦法,且嚴格執行

 

學風良好,開展學術規范及科研誠信宣傳教育,有完備的學術不端行為處理機制及辦法,且嚴格執行。

符合


七、 下一年度學位點建設方案

(一)主要問題與不足

1. 學術團隊建設有待加強

為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全面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仍需加大高端人才和領軍人物的引進力度,利用領軍人才的輻射作用,進一步優化學術團隊的梯隊建設。

2. 博士學位授權點建設需持續推進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建設對本學位點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學科整體進步和積極性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本學位點的博士點申報已列入學校“十四五”規劃,作為博士點培育項目,需對標申請標準,力爭在2026年取得突破。

(二)改進提升方案

1. 以博士學位授權點申請為抓手,優化師資隊伍

1)培育學科新增長點,加強學科動態監測與績效管理,提升學科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規劃跨學科和交叉學科重點項目,促進學科融合。

2)實施學科動態監測,推進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結合對標分析,形成“一學科一策略”。

3)組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重點項目的申報,制定標志性成果培育方案,推進高層次科研平臺建設,探索交叉科研管理機制。

2. 促進科研創新團隊發展,提升科研成果

1)加強前瞻性科研方向布局,制定專項培育計劃,提升國家重大項目競爭力。

2)集中申報國家社科基金等項目,制定成果培育方案,強化獎項成果積累。

3)推動教師培訓,選派教師參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的培訓。

3. 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和論文流程,增強學生能力與特色

1)設立學術工作坊,開設論文研讀、方法訓練、工具使用等短課程,鼓勵研究生申請科研項目。

2)支持研究生進行理論與應用研究,設立創新項目支持計劃和學術沙龍活動,提升創新與研究能力。

3)重視選題、實踐與成果,實施全過程激勵,支持研究生科研項目和國際交流,培育高水平創新成果,表彰優秀論文以增強科研信心。


境外赌博| 百家乐官网双龙出| 免费百家乐过滤| 百家乐计划| 郑州太阳城宾馆| 网上的百家乐官网是假的吗| 大发888娱乐城qq服务| tt线上娱乐城| 24山向与周天360度关系示意图| 乐百家乐彩现金开户| 乐至县| 黄金城百家乐手机用户| 百家乐官网代理打| 南京百家乐菜籽油| 大佬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赙彩百家乐游戏规则| 百家乐韩泰阁| 金濠娱乐城| 天地人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百家乐园蒙特卡罗| 地理风水24山72局杨公水法| 六合彩 开奖| 海尔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澳门百家乐看路博客| 亿酷棋牌世界官网| 百家乐视频游戏客服| 视频百家乐官网平台出租| 网上百家乐官网假| 网络百家乐| 大发888安装包| 网上百家乐的赌博网站| 百家乐官网真人斗地主| 奔驰百家乐官网游戏| 大发888官方正版网| 百家乐游戏教程| 如何打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开户投注| 百家乐官网排名| 微信百家乐群规则大全| 百家乐概率怎么算| 百家乐官网真钱斗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