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師,嗓子好。這應該是疫情志愿者工作期間我被分配崗位的基本特征,也是志愿者工作中應用最多的“特長”。
人總是要做些事情的,目的都是使得生活豐富,區別在于做些什么。周五接到居家辦公的通知,就在想能在疫情封控期間做些什么。在疫情初來的2020年,在疫情慢慢被人們適應的2021年,曾向社區提請了志愿者申請,那時最需要的是專業人員,于是提交了幾筆疫情相關的捐款,這點微小的力量最后也得到了組織的認可,收到一份“特殊黨費”的證書。
2022年3月13日 周日
周六下午,收到社區的消息,通知參加周日下午的小區核酸檢測志愿者工作。周日中午1點,志愿者集合。因為“嗓門亮”,我被分配的崗位是“掃碼輔助”,也就是混采工作中,在居民核酸檢測二維碼掃碼后,向10人或20人混采組的第一人發放核酸檢測試管。
這個工作看似很簡單,在工作中卻需要發散出很多言語。要叮囑拿到試管的居民“責任重大”,一定要交給醫生;要向沒有拿到試管的居民解釋為什么沒有給他發放試管;為了讓掃碼工作順利進行,要高聲提醒“請打開二維碼,手機屏幕調整到最亮,豎起手機屏幕便于掃碼,掃碼后報姓名核對信息”;掃碼地點前后都有臺階,還要不時的高聲提醒“請注意腳下”;崗位位置處于綠色通道,要時不時關注老人與殘疾人的需求。
從1點到6點,整整站立了5個小時,穿著大白防護服,沒有喝一口水,防護服里熱汗直流。近2000人的核酸檢測結束,依仗近三十年教學的積累,我的嗓子還算正常,但是也已經站立不穩了,我深深體會到大白們工作的辛苦。
2022年3月19日 周六
3月19日,社區第三次核酸檢測,我依舊站立在志愿者隊伍中,此次化身“小藍”,主要負責綠色通道以及隊伍引導。在前次的志愿工作基礎上,增加了對進入綠色通道的居民的審查,要勸阻“7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以及上網課的孩子”之外的居民進入綠色通道,“分兩組檢測,請自動分流”是此次最多說的話語。早上6點半到崗,到11點結束,1960人的核酸檢測工作順利完成。志愿者在合影的時候興高采烈,大家配合的越來越熟練,效率越來越高。彼此告別,又一次志愿者工作完成。
看到同事們在學生社區承擔著艱巨而繁重的防疫工作,我不能進校分擔,那么在疫情風控期間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一份擔當。
2022年3月21日 周一
周一,回歸教學工作。在線上授課期間,盡職盡責完成教學任務,盡善盡美完成學院工作,也是為抗疫工作做貢獻。為了提高線上授課質量,提高網課參與度。我積極修改教學課件,調整授課重點,通過更具有互動性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授課內容,利用手機等智能終端,讓課堂不僅局限于在線課堂,同時也呈現在微信群中;讓課堂內容不僅是教師提供,也通過學生即時檢索豐富授課資料。90分鐘的課堂始終是在互動參與、理論與實踐的配合中進行。
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疫情封控盡一些力量,是居家辦公最樸素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