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貿治理動態
2021年第22期
國際經貿治理與中國改革開放聯合研究中心(SC-GTEG)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治理與中國改革開放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智庫)成立于2013年,是首批上海高校智庫之一。智庫以中外合作為基礎,以世界貿易組織講席為學術支撐,集中了世貿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等國際組織以及國內外知名大學、研究機構和智庫的研究力量,以國內外研究團隊聯合研究為主要工作方式,旨在為中國參與國際經貿治理和改革開放提供經濟與貿易相關政策咨詢建議。
ShanghaiCenter for Global Trade and Economic Governance (SC-GTEG)
Foundedin 2013, SC-GTEG w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sestablished at Shanghai. It is based on the Sino-foreign cooperation,especially collabo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thinktanks in the field of trade and economics. With the academic supportfrom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airs Programme (WCP), it poolsresearch sources from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the United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 the Economic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SCAP), as well as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well-known universities, researchinstitutions and think tanks. It is to be 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economic think tank that depends o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between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perts. It aims to provide trade andeconomic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globaltrade and economic governance as well 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一、國際組織動態
(一)世界貿易組織總理事會決定無限期推遲第十二屆部長級會議(MC12)
摘要:2021年11月26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推遲原定于11月30日至12月3日舉行的MC12。由于最新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迅速傳播,多國政府實施旅行限制措施,導致許多部長和高級別代表無法前往日內瓦參會。目前尚未確定再次召開MC12的時間。
總干事恩戈齊·奧孔喬-伊韋拉(NgoziOkonjo-Iweala)表示“作為總干事,我的首要任務是保障MC12所有與會者的健康和安全”。世貿組織成員一致支持總干事和總理事會主席的建議,并承諾繼續努力縮小在世貿組織應對大流行和漁業補貼談判等關鍵議題上的分歧。總干事恩戈齊·奧孔喬-伊韋拉(NgoziOkonjo-Iweala)和總理事會主席達西奧·卡斯蒂略(DacioCastillo)敦促各代表團保持最近幾周確立的談判勢頭。
二、國際經貿合作
(一)中柬自貿協定將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柬埔寨王國政府自由貿易協定》(以下簡稱《協定》)將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根據《協定》安排,雙方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稅目比例均達到90%以上,服務貿易市場開放承諾也體現了各自給予自貿伙伴的最高水平。同時,雙方還同意加強投資合作,并深入開展“一帶一路”倡議、電子商務、經濟技術等領域合作。中柬自貿協定是雙邊經貿關系發展新的里程碑,將有助于增進兩國企業和人民福祉。
值得一提的是,中柬自貿協定是首個就“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獨立成章的自貿協定。雙方重申將深入落實中柬《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合作規劃綱要》,強調應全方位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同意深入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經濟走廊等重點領域合作,鼓勵兩國企業開展貿易、投資、產能和環保合作,推動協定效用最大化。
(二)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舉行
摘要:2021年11月29日至30日,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舉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商務部長王文濤同塞內加爾外長艾莎塔·塔勒·薩勒(AissataTall Sall),經濟、計劃和合作部長阿馬杜·奧特(MamadouTalla)共同主持會議。非洲53個國家的外長或代表以及經貿、財政部長等出席會議。會議于30日通過《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達喀爾宣言》、《中非合作論壇—達喀爾行動計劃(2022-2024)》、《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和《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
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召開之前,11月25日,張益明大使代表中國政府與納米比亞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奧貝斯·坎喬澤共同簽署《中納經濟技術合作協定》。11月24日,駐厄立特里亞大使蔡革與厄外交部長奧斯曼·薩利赫(OsmanSaleh)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在阿斯馬拉簽署《中厄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會議期間,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塞內加爾貿易和中小企業部部長阿米娜塔·阿索梅·迪亞塔(AminataAssome DIATTA)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塞內加爾共和國貿易和中小企業部關于電子商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三)中國東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摘要:2021年11月22日,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上,中國和東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并強調堅持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30年來中國-東盟實現雙方關系跨越式發展,擺脫“冷戰陰霾”,共同維護地區穩定。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是雙方關系的全面升級和新的里程碑,將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近年來中國自東盟國家進口農產品連年增長,2020年同比增長10.3%。據中國海關總署9月中旬介紹,東盟10國近1500種農產品、食品已可對華出口。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盡早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建設,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拓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領域合作。并且中方愿啟動“中國東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議:包括再向東盟國家提供1.5億劑新冠疫苗無償援助,再向東盟抗疫基金追加500萬美元,加大疫苗聯合生產和技術轉讓。
三、國際經貿治理
(一)韓美貿易代表發布聯合聲明將新設貿易磋商渠道
摘要:韓美兩國決定新設磋商渠道,有效解決供應鏈、新技術和數字轉型等貿易新挑戰。同時,為推進勞動及環境領域的合作,兩國商定盡快啟動韓美自貿協定(FTA)勞務和環境領域磋商。2021年11月19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戴琦(KatherineTai)在首爾舉行韓美FTA聯合委員會第6次會議,會后發布聯合聲明。聲明指出,雙方在會上再次確認了兩國保持穩固經貿伙伴關系的重要性,以及韓美FTA在深化雙邊關系方面起到的關鍵作用。兩國決定為建設面向未來的韓美經貿合作關系進行交流,并舉辦活動慶祝明年(3月15日)韓美FTA生效十周年。雙方商定通過加強磋商機制,有效應對供應鏈、新技術、數字生態系統、激活貿易等全球國際貿易面臨的新挑戰,進一步深化雙邊合作。雙方認同勞動及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決定盡快啟動韓美自貿協定(FTA)勞務和環境領域磋商。雙方一致認為,為了實現共同繁榮,有必要探討制定可持續且具有恢復力、有競爭力的一攬子通商政策。此外,雙方還就落實FTA的相關問題交換意見,商定保持緊密溝通,為進一步發展雙邊經貿關系,共同探索互惠方案。
(二)印度和美國將擴大農產品貿易解決市場準入問題
摘要:2021年11月23日,美國和印度在新德里舉行美印貿易政策論壇(TPF)第十二次部長級會議,印度工商部長皮亞什·戈亞爾(ShriPiyush Goyal)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Tai)共同主持了此次TPF會議,并在會后發表聯合聲明。美印在農產品、產品質量、知識產權等雙邊貿易問題上達成一定共識,印度和美國同意擴大農產品的貿易,包括美國櫻桃、苜蓿和乾酒糟以及印度芒果、葡萄、蝦和水牛肉。美印在未來將繼續關注普惠制、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等雙邊貿易問題,聯合聲明中討論恢復印度在美國普惠制關稅制度下的優惠待遇的可能性。此外,美印關注勞動力、環境、標準制定和貿易便利化等新貿易問題。
戈亞爾在會后表示:“該論壇預示著印美貿易伙伴關系的新開端,”雙方同意利用這個“恢復活力”的論壇,在出現新的貿易問題時迅速介入,并計劃每季度評估一次進展。
(三)中韓經貿聯委會第25次會議召開
摘要:11月30日,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與韓國外交部次官崔鐘文以視頻方式共同主持召開中韓經貿聯委會第25次會議。雙方就進一步推動中韓經貿關系發展及區域和多邊合作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
任鴻斌表示,在習近平主席和文在寅總統親自引領、推動下,中韓經貿合作不斷取得新發展。明年是中韓建交30周年,雙方應以此為契機,深入落實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加強兩國發展戰略對接,擴大貿易投資合作,深化地方經濟合作,拓展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新領域合作,加強在區域和多邊經濟合作中的溝通與協調,推動中韓經貿關系邁上更高臺階。
崔鐘文表示,韓中互為重要經貿伙伴。疫情以來,兩國政府密切溝通,攜手推動韓中經貿合作實現平穩發展。韓方愿與中方共同努力,以韓中建交30周年為契機,加強貿易投資合作,推動區域和多邊經濟合作,進一步提升雙邊經貿關系水平。
(四)中國與巴西召開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經貿分委會第八次會議
摘要:2021年11月16日,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與巴西副外長薩爾基斯、經濟部副部長羅西以視頻形式共同主持召開中國-巴西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經貿分委會第八次會議。
王受文表示,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與雅伊爾·梅西亞斯·博索納羅(JairMessiasBolsonaro)總統多次互致信函,就發展中巴關系達成重要共識,為兩國經貿合作指明方向。中巴經濟互補性強,互利合作前景廣闊。王受文強調,中方愿同巴方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與巴西“投資伙伴計劃”戰略對接,促進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領域投資合作達成更多成果,共同加強多邊框架下的溝通與協調,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巴方表示高度重視發展對華經貿合作,視中國為重要經貿伙伴,愿同中方加強戰略對接和政策溝通,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進一步挖掘潛力。
雙方一致同意,將充分發揮中巴經貿分委會機制對推動雙邊經貿合作的重要引領作用,推動投資、貿易、海關等領域磋商交流和重點項目務實合作,為中巴高委會第六次會議做好準備;積極探討開展數字經濟、綠色發展領域投資合作;加強在世貿組織、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等諸邊、多邊框架下的合作。
四、研究報告
(一)世貿組織發布《<貿易便利化協定>實施情況第一次審查》報告
摘要:世貿組織成員于11月26日完成了對《貿易便利化協定》(TFA)的首次審查。TFA旨在加快貨物(包括過境貨物)的運輸,放行和清關。根據該協議,自2017年2月22日TFA生效后,各成員每四年定期審查其實施情況。
報告評估了成員在執行TFA方面取得的進展以及遇到的挑戰。TFA規定發達國家自生效之日起執行所有條款,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成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技術和財政能力確定執行時間表。報告發現,目前各成員國對TFA的執行率為70.5%,在履行通知義務方面最不發達國家成員存在困難。報告指出,有85個成員國表明需要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在審查討論的基礎上,報告中列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議,包括鼓勵捐助者和合作伙伴在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方面進行更多合作,加強對實施時間表的監測,以及為國家當局編寫關于最佳做法的報告。
(二)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2021年海運評述報告》
摘要:2021年11月18日,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海運述評報告,聚焦全球海運貿易受疫情影響及恢復情況。報告指出,盡管新冠疫情導致2020年全球海運量降幅低于預期,但其后果沒有最初預測的那么嚴重。去年全球海運貿易萎縮了3.8%,但已出現復蘇跡象,預計2021年全球海運貿易將增長4.3%。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2022年至2026年間海運貿易的年增長率將放緩至2.4%,而過去20年其平均年增長率為2.9%。報告指出,新冠疫情暴露并放大了海運業已存在的問題,如勞動力短缺和基礎設施需求,并加速了行業變化趨勢。疫情促進了海運行業的數字化和自動化發展,預計未來中國仍有可能是全球領先的制造業基地。雖然全球海運已從疫情中恢復,但供應鏈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運費急劇飆升,消費者和進口商將面臨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此外疫情引發了全球船員更換危機,數十萬海員受疫情限制影響不能回家,還有同樣數量的海員無法上船交接,聯合國貿發會議呼吁各國優先為海員接種新冠疫苗。
(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中國經濟年度報告》
摘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1月19日發布的中國經濟年度報告中分析稱,中國經濟增長率“下行風險正在增大”。IMF列舉了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擴大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消費停滯的理由。指出為了實現穩定增長,財政應將重點放在社會保障的充實和促進環保投資上。IMF表示,最近的中國經濟“持續復蘇,但勢頭正在放緩”。認為除了因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擴大的財政支出等趨于正常之外,疫情再次擴大帶來的消費增長乏力、電力限制和政府的房地產調控產生影響。IMF曾于10月預測稱,2021年中國實際經濟增長率為8.0%,2022年為5.6%,最新的中國經濟年度報告進一步證明了中國經濟增長率下行的可能性。報告指出,除了消費停滯之外,債務問題等金融方面的不穩定性也可能拖經濟的后腿。此外,供應鏈等中美脫鉤和勞動力減少也被列為長期的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