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和中國世界經濟學會聯合主辦,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國際發展合作研究院、國際經貿研究所和上海市世界經濟學會共同承辦的“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第八屆國際發展論壇”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長寧校區隆重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區域國別研究:塑造全球發展未來”,吸引了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參會,共同圍繞區域國別研究與國際發展理論合作的互動展開深入交流。
??論壇開幕式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國際發展合作研究院院長黃梅波教授主持。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黨委副書記章益國致開幕辭。他從高校實踐者視角出發,系統梳理了我校在區域國別研究上的探索路徑與定位邏輯。他指出,作為一所以“外”“經”“貿”為學科特征的行業特色高校,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正以經濟學為學科基礎,以國際組織特別是國際經貿組織為研究重點,以全球南方發展為主要關切,輔以中東歐、非洲、東北亞、澳大利亞等區域研究,以全球經貿治理決策咨詢為研究特色,積極推進區域國別學科建設。“從經貿視角參與域外知識體系建設”既是對學校特色的延伸,也回應了當前國際經貿治理體系對知識支撐的迫切需求。他強調區域國別研究應堅持為大國外交服務的學術導向,聚焦經貿治理、政策咨詢與南方合作,進一步推動學科體系與國家戰略的深度融合。
隨后,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劉洪鐘教授在致辭中高度評價我校國際發展合作研究院2018年建院以來取得的成果,以及連續舉辦八次國際發展論壇對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理論與政策研究的推動。他表示,區域國別研究應在語言文化、歷史制度、經貿邏輯的基礎上,疊加傳統學科的理論與方法,重構具備問題意識與解釋力的知識體系。他期待相關高校在整合自身研究資源的基礎上,打破既有知識路徑依賴,推動區域國別學科走向體系化、特色化發展。
??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區域國別學科評議組秘書長、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非洲區域國別學院)院長劉鴻武教授提出了區域國別研究“知行合一”的集成式建構框架。他指出,區域國別研究應堅持問題導向與服務導向并重,聚焦對外合作中的現實需求,提升對對象國政治、經濟與制度環境的系統性認知能力。當前,亟需推動跨學科、跨機構、跨層級的協同研究,構建面向國家戰略的集成化知識體系,形成具有強解釋力與落地力的中國式全球認知范式。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區域國別學科評議組成員、天津大學英才教授王戰先生圍繞“國際發展視域下的非洲研究”闡述了區域國別研究的實踐意義。他指出,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既是新興經濟體布局的重點區域,也是多種發展理念與治理模式交匯的重要場域。在此背景下,中國的非洲研究應深化對當地歷史、文化與政治經濟結構的理解,增強援助路徑的針對性與契合度。他強調,推進系統性、深入化的區域國別研究,有助于提升國際發展合作的有效性,并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發展知識體系提供支撐。
??開幕式和主旨演講后,論壇進入“區域國別與國際發展研究的互動”主題發言階段,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發展合作研究院張磊研究員主持。商務部國際貿易與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發展合作研究所所長王濼研究員指出,區域國別研究應與國際發展合作相互嵌套、雙向賦能,共同服務國家對外戰略與全球發展治理。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院長徐秀麗教授指出,區域國別學科建設應加強行業類高校的深度參與,發揮其在農業、能源、經貿等領域的專業優勢,服務“一帶一路”和全球發展倡議。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特聘一級教授萬廣華教授指出,區域國別研究應融合多學科與數據驅動方法,提升其科學性與政策效能。上海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何樹全強調區域國別研究亟需加強數據標準整合與國際協同,推動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在研究與決策中的深度應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黃梅波教授則分析了區域國別研究在推動國際發展理論創新和援助政策演進中的重要作用,強調構建中國特色的國際發展理論體系需以區域國別研究為基礎,系統推進學科建設。各位專家的發言共同構成了區域國別研究在推進國際發展研究、服務全球發展政策制定與實踐的整體圖景,凸顯了其在推動國際發展領域創新研究和有效實踐方面的重要貢獻。
下午論壇分設兩個專題研討。
??論壇一邀請區域國別及國際發展政策及實踐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區域國別研究服務國際發展政策與實踐:路徑與機制”問題,由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教授劉洪鐘主持。新開發銀行氣候專員鄭元分享了區域公正轉型的具體實踐,強調推動經濟和社會公平的區域合作機制重要性。王金強教授從話語權視角分析全球南方國家在國際發展中的作用,呼吁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發展理論。復旦大學余博聞副教授則從國際發展知識體系的演化過程出發,闡述了發展合作理論由傳統援助轉向合作共贏的內在邏輯。胡建梅副教授強調,從區域國別視角深入分析中國對外援助,可以提高援助的針對性與有效性。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與歐亞研究院院長曲文軼教授深入分析了俄羅斯戰時經濟中的國有化問題。廖佳副教授探討了歐盟投資審查機制對中國對歐投資結構的重大影響,指出應加強區域政策環境研究,化解投資風險。崔文星副教授以大湄公河次區域為例,說明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對區域經濟格局的深遠影響。王釗副研究員通過贊比亞政黨政治演變,揭示國際資本與關鍵礦產資源開發的復雜關系,提出深入分析東道國內部因素的重要性。本論壇凸顯了區域國別研究在服務國際發展政策制定與實踐執行中的多元價值與應用潛力。??
??論壇二中,來自國內主要高校和研究機構的青年學術骨干和博士生圍繞“援助、貿易與投資中的區域國別知識體系建設”展開深入研討。南開大學馮凱副教授通過研究非洲反腐改革,提出中國援助效果的關鍵在于治理機制的完善,強調政策執行與治理質量的關聯性。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陳瑋冰副教授分析了中國對外援助與“一帶一路”項目投資之間的差異性,指出兩者在動機、模式和執行策略上的不同,強調理解這種差異對優化國際合作至關重要。南京財經大學蔡潔副教授探討了“絲路電商”對全球價值鏈升級的影響,指出電商作為新型貿易模式,有助于促進參與國家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吉林大學張李云鵬助理教授從尼日利亞的案例出發,分析國際發展援助是否有效緩解了城市貧困,強調區域國別視角的重要性和國際援助的精準性問題。復旦大學博士生趙義的研究聚焦中國對外援助如何促進受援國勞動力技能提升和人力資本積累,提出援助應更加關注長期效益與能力建設。湖南大學博士生庹漢軍運用文獻計量分析,回顧了新世紀以來非洲經貿研究的國際進展,指出區域國別知識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與發展趨勢。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生陳釗泳則探討了雙邊政治關系對跨境貧困治理的影響,提出政治關系既可能促進也可能阻礙扶貧效果。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博士生王婕佳研究貿易自由化如何影響區域女性就業,強調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性別平等的政策含義。本論壇凸顯了區域國別知識體系在國際援助、貿易投資中的多維應用價值。
??會議閉幕階段,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科研處副處長廖佳副教授主持。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黃梅波教授代表主辦方作大會總結,發表對系列論壇持續在中國國際發展理論與政策研究、區域國別研究作出貢獻的期望,并對與會專家學者的積極參與和貢獻表示衷心感謝。
??此次論壇取得了圓滿成功,專家學者們在積極交流中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指導意義的觀點和建議,進一步推動了區域國別研究與國際發展合作的深入互動與融合。這不僅為理論界提供了新的學術啟示,也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寶貴的決策參考,必將對推動區域國別研究和全球發展的互動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