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瑛、崔杰,“服務業發展‘搶奪’了制造業技能嗎?—?來自中國微觀層面的經驗證據”,財經研究,2020年第12期
摘要:文章基于服務產品跨地域運送更加便利的特性,重新構建了城市可利用服務業發展指標,并利用經濟普查數據庫中技能細分勞動力信息,考察了服務業發展對制造業企業技能結構的影響,提出并證明了服務業發展所產生的“分工效應”和“競爭效應”,從生活品質的角度進一步證明了“競爭效應”的內在邏輯,并提出克服“競爭效應”的可行方案。研究發現,對于制造業服務化程度越高的行業中的企業,服務業發展對其技能結構的負面影響越強。這一負面影響既表現在制造業企業通過引入專業中間服務品,促使分工深化,使得技能勞動力從制造業自然流出,即服務業發展的“分工效應”;也表現在服務業發展與制造業在勞動力市場上形成人才競爭,帶來制造業企業技能勞動力的非自愿短缺,即服務業發展的“競爭效應”。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生活品質對技能勞動力就業有顯著影響,城市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供給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緩解服務業發展的“競爭效應”。文章的研究結論意味著推動服務業和制造業的融合發展,促進專業服務產品進入制造業產品分工是解決我國勞動力市場供需結構性不匹配,防范潛在的“產業空心化”問題的關鍵舉措;同時在制造業轉型升級關鍵期,政府通過公共產品提供和基礎設施配套是幫助制造業企業吸引技能勞動力,保持競爭力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