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視界】2022年第7期
《“中美+”三方發展合作的雙重挑戰及修復路徑》,載于《國際展望》2022年第1期
作者:胡勇 法學院國際關系學系副教授
【成果介紹】
本文刊發于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主辦的政治學類CSSCI期刊《國際展望》2022年第1期。本文由國際發展領域的三方合作概念入手,梳理了中美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開展三方發展合作的實踐,分析了“中美+”合作面臨的功能性與政治性的雙重挑戰,展望了“中美+”合作的前景。在中美戰略競爭的大背景下,本文探討中美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相關建議也具有一定的政策價值。本文英譯版將發表在China Quarterly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摘要:21世紀初以來,中美加強了在國際發展領域的政策對話。“中美+”三方發展合作的主要實踐包括“中美+阿富汗”三方人力資源合作、“中美+東帝汶”三方農業合作、“中美+非洲”三方公共衛生合作等。“中美+”合作雖然規模不大,但可以發揮三方合作優勢,整體效果良好。然而,“中美+”合作初現成效便遭遇雙重挑戰。一方面,“中美+”合作三方在國際發展領域出現摩擦或隔閡。另一方面,“中美+”合作面臨來自美國對華政策的政治阻力。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席卷世界,重創了全球發展成果,在國際發展領域恢復和加強“中美+”合作的意義尤其重大。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可通過敦促美方重啟兩國發展合作對話、鼓勵中美民間組織開展非典型“中美+”合作、加強與受援方的協調和銜接等途徑,發揮建設性的作用,努力修復“中美+”三方發展合作,使其早日走出泥潭,重回正軌。
關鍵詞:國際發展合作;三方合作;中美關系
【作者簡介】
胡勇,法學(國際關系)博士,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國際關系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領域涉及國際發展合作、中國外交、區域國別研究等。近年來,在《社會科學》、《外交評論》、《國際展望》、《國際觀察》、《國際論壇》、《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印度洋經濟體研究》、《臺海研究》、《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十多篇,其中有多篇論文獲獎。主持上海市哲社一般課題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