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創業學院創業基金會創業總監李偉銘老師為“博實班”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場主題關于:“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創業資助孵化體系介紹與實操的分享會,首先,老師提出了幾項有關的創新創業大賽,鼓勵我們大家可以積極去參賽,接著相繼提出關于相關的場地支持項目和一些開業指導,關于我們創業初期國家給予相應的無息貸款支持,補貼等等。針對相關的資金扶持,學校也有相應的雛鷹計劃50萬元無息貸款,老師同時也告訴我們如何去申請天使基金及方式,最后老師以合肥為例,讓我們對未來創業發展有了更好的定義。此次課中老師也提出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也是創業者必不可少的,通過這節課老師的分享我們大家受益匪淺,此次課為我們初創者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在下午的直播中,薛佳嵩老師給我們分享了關于創新孵化鏈的相關內容。
首先老師介紹了國內創新孵化的歷史,我國的創新孵化歷史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至今經過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在上世紀90年代至2005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美元基金的興起,出現了創業孵化國家隊,如漕河涇、浦軟等。第二階段處于2005年至2014年,,此時早起孵化機構出現,孵化鏈雛形產生。第三階段處于2014年至2017年,全民創業風潮興起,創新孵化鏈逐步成型。第四階段為2017年到現在,此階段產生了成熟的創業者,創新孵化鏈逐步完善。
其次,薛老師介紹了創新孵化鏈的構成,主要從政府政策、物理空間、資金服務和綜合服務四個方面入手。
在創業過程中,一些政府部委與我們息息相關,如人社部、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文化和旅游部、發改委、共青團中央等各級部委會給我們提供很多創業上的政策支持,如各項創新創業類比賽,創業資金支持、創業場地房租補貼等。
物理空間的主要類型有:國家背景為創業者提供綜合性服務,如張江集團、浦東軟件園等;地產背景為創業者提供了豐富的物理空間,如紫竹、卓越E+等;產業背景有雄厚的資源,如阿里創新中心、騰訊創新中心等;投資背景有很多自己的專屬孵化機構,如麥騰孵化器、cocospace等;還有教育背景為很多依托高校資源的大學科技園,如復旦科技園、交大慧谷等。通過這些物理空間創業者可以獲得較為完善的服務體系。
資金服務的主要類型包括政府資金、大賽獎金、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
在融資過程中,薛老師給我們提出了很有用的建議:遇到投資者,要詢問是否有基金,基金規模為多少,這樣可以得到更好的融資機會,避免因項目得不到資金而產生空窗期或項目艱難進行下去的情況發生。
薛老師從綜合服務給我們做了詳細的介紹,包括人力資源、法律、市場對接、政策對接、空間、GR、PR六個方面為我們講解,并用近期發生的一些事件為例子幫助理解。
再次,薛老師在創新孵化的苗圃、種子、天使、VC、成熟期各階段都給我們提出相關建議。
最后,在互動環節中,薛老師提到,信息是最大的優勢,現今大學生要學會有效的利用信息,在創業過程中,選擇也是成功的關鍵因素,比如:創業合作伙伴的選擇,項目結構的選擇等。
通過薛老師的分享,大家學到了很多關于孵化鏈的資源獲取路徑,以及在創業過程中要怎樣減少一些風險,為大家的創業之路提供了非常有用且有效的幫助。
學員感想
潘秋玲:
今天上午李偉銘老師的授課向我們著重介紹了創業服務體系,帶領我們了解了中國高校眾創空間聯盟,也向我們介紹了學校,社會,政府各方給我們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的眾多支持:有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松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供的創業指導,有種類繁多的貸款和補貼,有校友創辦的的《創享》雜志的媒體宣傳,有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提供的天使基金,等等。讓我感覺到,我們的創新創業受到多方支持。學校,政府,社會各方都在關心我們的成長,幫助推進我們的創業進程。創業的路上確實充滿了艱辛,但創業路上我們不孤獨。
馬玉:
7月12日下午,由薛佳嵩校友給我們大家帶來了創新孵化鏈分享的講解,老師先講了創新孵化的歷史,從產業興起,逐步成型到逐步完善。接著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孵化的綜合服務,從人力資源服務,法律服務,市場對接服務等幾種主要的類型進行闡述,在孵化階段方面,老師分別給我們講到了苗圃,種子,天使,VC,成熟期幾個階段以及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所選取的孵化器,除此之外,最后老師告訴我們在創業時期對創業發展需要有規劃,目前市場需求OMO也成了一個必然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