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 實 班
Day 05 學習記錄
7月11日,博實班進入第五天的學習。
上午,我們有幸邀請到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天使伙伴專項基金總監、“互聯網+”國賽評審專家、經濟師劉康成老師,為我們傳授創業者競爭力該如何體現。
下午,我們有幸邀請到上海公益創業基地智庫專家導師、上海政府采購評委專家、美國World Learning SIT Graduate Institute跨文化研究、領導力及管理學碩士、曾擔任上海映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總干事、上海長三角社會組織發展中心秘書長、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聯合之路專項基金秘書長許田老師,為我們解密公益創業中不為人知的三件事!

劉康成老師為我們講述:《透視創業競爭》
Perspective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ition
目標: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創業中的競爭,進而提升面對競爭的能力。
簡介:創業過程中,隨時面對各種競爭,通過案例更深入的了解可能存在的競爭壓力和競爭對手,從而直面競爭,在競爭中站穩腳跟。

許田老師為我們講述:《公益創業與跨文化領導力》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cross cultural leadership
目標:讓學員了解公益創業內涵和培養跨文化領導力的方式方法。
簡介:公益創業,就是社會組織、企業、非盈利組織等在經營過程中,將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創造性地融合,在保證組織不偏離公益性的同時,借助一些商業手段來實現公益組織的“造血”功能,讓組織擁有更多資源和能力從事公益服務。
課程內容總結
9:00-11:00
劉老師在最開始分享了他所接觸到創業人群,一方面是自己創業,另一方面時學習別人的創業案例。同時提出此次分享,將站在創業戰略上供我們參考與學習,進而在選擇時確定好自己的方向與道路:何種選擇?何種維度?何種競爭?

此外,劉老師讓學員們在聽講的過程中采用客戶和老板雙重身份進行思考。在面對問題時,客戶身份考慮自己的需求是否稱心如意,老板身份考慮如何化解競爭者的出擊以及思考是否和競爭者站在同一跑道競爭。
在老師的分享中,我們得知創業過程中應看清市場維度和對手維度。
在初創期,我們始終處于敵強我弱的狀態,此時直接與大佬競爭,結果無疑頭破血流,因此需要有一個維度思維,考慮戰略問題,進而思考做什么事情。
同時老師利用自家小區門口菜市場作為例子,對以上內容進行了剖析。巧妙地通過觀察與詢問得知,需求上(蔬菜>魚肉>水果),而毛利上(蔬菜<魚肉<水果),而行業沒有趨向于都往水果偏離的原因在于難以找到適合的供貨商,進而引出行業的關鍵點以及該關鍵點核心資源的重要性。
熱身
隨后,劉老師用三個關于汽車的視頻打開了我們的思考。視頻里分別呈現了3D打印汽車,無人駕駛智能汽車以及渦輪飛行汽車。每款汽車都是顛覆性的產品,客戶對此產生新奇,老板對此感到壓力。
為什么會感到顛覆性呢?這里就需要提到標桿思維:對于該行業的標桿,進行模仿借鑒甚至趕超。但這樣的思維就容易讓我們固定在單一維度,從而無法進行很好的革新與創造,因此競爭也會較難。
當其他車企筑高壁壘擴大規模以成本論輸贏時,這些企業就已經上升到生產驅動操縱等各個角度去生產汽車。經過這些企業的變革,汽車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先進制作業,而是與新材料、新能源、物聯網+AI等聯合的行業。因此就有了跨界思維,降維打擊。
從行業分析,這已不再是同一個行業。在世界觀的角度上去分析,甚至可以說是重新定義了行業。車企不再站在單一的維度去看車,而是從能源危機、交通公共安全、家庭生活福祉等方面來看待行業。無人駕駛在業務本質上也從代步工具轉化到解放時間,人們可以在行車過程中進行學習、工作乃至娛樂,重新定義了時空的概念。

思維
朋友圈的時尚口罩,令我們看到疫情社會大環境下,商家運用科特勒的水平營銷知識將口罩由防護用品轉為時尚文創裝飾品。集裝箱在戰爭時期的發明創造,極大提升了運輸效率,從而促進了內貿企業轉到外貿企業,本地企業轉到跨國企業的可能性。新的現象導致新的需求。商業模式中要么提升效率,要么提升需求,要么兩者皆有。審視自己,到底提高了效率還是創造了需求,這是非常具有高度的知識點。
從SpaceX回收火箭,我們得知Star link技術,當信號不再通過光纜而通過衛星時,從天上下來的信號可以直接秒殺5G甚至6G。而烤箱內部的監控,又重新定義了烤箱——美食直播神器,此時的烤箱已無需降低成本便能廣受人們青睞。
需求
說起需求,會有痛點癢點和爽點。滴滴打車滿足了高度的匹配,是痛點(廣泛共鳴);觸屏技術,床上用品IPAD,李佳琪賣口紅為癢點;而造型各異的蛋糕、六神+咖啡的組合,是爽點(超預期,取悅客戶)。從痛到癢為功能性需求,體現了科學性,理性的成分;從癢到爽為心理性需求,體現了藝術性,感性的成分。
對于團隊而言,理性和感性應該并存,這樣便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科學性需求具有邏輯,縱向營銷,以人為起點;藝術性需求比較無腦,跨界思維水平營銷,以產品為起點。
需求是什么
收音機無線電卡帶隨身聽IPONE,從需求端來講,它們的業務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可以隨時隨地收聽的歌曲不同。微信VS短信,從各個方面碾壓短信,并在之后的更新迭代中不斷完善自己,其中體現的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融合。而百度VS頭條抖音,前者自行搜索,后者機器推送,達到精準營銷的結果。
劉老師運用了各種各樣各行各業的案例,為我們講述了需求迭代的邏輯是什么?從手洗到e袋洗,從做飯到美團,從自己裝修到網上定制,業務本質沒有發生變化,而實現方式得到了更近。拿洗衣這件事舉例,手洗到機洗解放了勞動力,而機洗到代洗解決了居民方便。

隨后老師又用了拼多多、瑞幸咖啡、哈羅單車、美團、小肥羊、愛屋吉屋、虎邦辣醬、全聚德、可口百事、Sodastream、海底撈等企業案例為我們進行了分析,讓我們知曉了產品的發展與衰落有哪些原因,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做等相關問題。
13:30-15:30
許老師首先舉了壹基金與關愛自閉癥群體行動的例子,清晰地講述了公益創業與非盈利組織的使命,即為罕見病人群、老人、失學兒童、特殊群體、貧困群體等弱勢群體提供關愛和幫助。
自閉癥患者等特殊群體經歷著殘酷的孤獨,有的終身無法治愈。慈善機構與藝術家們用藝術呼吁人們關愛和尊重特殊群體。
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后,現有的養老資源很難滿足多元養老需求,上海的政府正針對養老問題,發布增加養老床位等政策。
那張“我要上學”的圖片曾經引發了大家對于農村失學兒童的關注,思考中國的教育領域面臨的問題。而現在中國約有6000萬留守兒童,約3500萬的流動兒童。在滬兒童中40%來自外地,每年有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入軟硬條件不佳的民辦三級幼兒園。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國有8502萬殘疾人,殘疾人面臨著教育權利、就業需求等等障礙。
弱勢群體亟待幫助,同時政府與慈善組織已經募集了大量資金提供支持和幫助,因此現今成功的公益創業對社會具有很重大的意義,同時背后具有充足的資金支持。
公益創新創業的資源
許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馬拉松籌款、失明訓練等公益創新創業形式,綠色和平、自然之友、根與芽、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等成功案例;

中國公益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等公益研究與教育資源;

中國發展簡報網站、基金會中心網、公益時報等公益信息平臺,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中國好公益平臺等基金支持平臺;

上海公益創業基地等公益創業資源。

做好公益的注意重點與挑戰


創新創業中的領導力
接下來許老師講解了領導力,領導力就是領導者影響追隨者實現目標的過程,領導者和管理者是不一樣的,領導者負責做對的事情,管理者負責把對的事情做好。詳細介紹了多個領導者類型,并指出領導者應具有的以下五個特征,以身作則、共啟愿景、挑戰現狀、使眾人行、激勵人心。
公益領導力領域的書籍推薦
老師為我們推薦了以下書籍:
彼得?德魯克《非營利組織的管理》
林淑香《非營利組織概論》
郁建新《社會組織管理》
學員感想
聽完劉康成老師的分享,我受益匪淺。“重新定義一個產品、一個行業是非常有意義的”,想要突破一個產品,不能只在原領域拓展,不能總是用垂直思維思考問題,面對強烈的市場競爭,我們需要有不一樣的創新思維,我們應該從不一樣的角度和高度出發,充分發揮想象力,突破固有的思維局限,挑戰自己以往的成功模式和戰略手段,不斷突破自己,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有機會成為未來的佼佼者。人的能力如同地下的煤,需要去發現它并開發出來,這樣它才有機會發光發熱。生命因為有限所以寶貴;因為有限,所以才要不懈努力。努力過后,我們才有理由相信,創新創業并沒有那么難,不要有所畏懼,大膽去開拓,成功總會屬于我們。
——王燦
當我看到自閉癥的孩子、他們太孤獨了,承受了這個年紀不應該承受的,還有安徽的女孩子,她說:“我要上學”,中國的教育領域面臨著諸多問題,還有一些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和殘疾人的康復問題等,還有留守兒重,感謝希望工程對他們的幫助。很感謝許田老師的分享,讓我的心受到了觸動,讓我對公益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讓我知道了中國發展簡報一些公益類的網站,以前我都是從公眾號、百度的推送來了解的。讓我知道了更多領導力的能力和書籍,接下來我也會不斷的提升這些能力,把這三本書看完。
——劉曉楠
今天的直播課,兩位老師采用了視頻+案例+分析的形式,激發了我們對于知識的渴求,并把我們帶入案例之中思考其中利弊,總結經驗得以運用。一天的課程下來,收獲很多,干貨滿滿。期待老師們接下來的分享!
明日課程預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