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畢業于南京大學世界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貿易與知識產權、制度與國際貿易方面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重大子課題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項目,參與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研究。科研成果曾獲商務部商務發展研究成果三等獎、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廈門市第九屆和第十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在《世界經濟》《財貿經濟》《統計研究》《中國軟科學》《國際貿易問題》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2013年入選“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計劃”,2015年入選“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擔任《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問題》等CSSCI雜志匿名審稿人,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中國美國經濟學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三處匿名評議人,廈門市知識產權局特邀專家。 研究領域: 制度與國際貿易、貿易與知識產權 研究項目: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美國知識產權調查的觸發機制、影響效應及應對策略研究,立項號:19BJL118,經費:20萬,時間:2019.7-2023.12。 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不均質知識產權保護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研究:基于實際保護的視角,立項號:71303092,經費:22萬,時間:2014.1-2017.3。(結題優秀) 3.主持國家社科重大“國內國際雙循環測度與評價的理論、方法及應用研究”子課題三,自主可控的產業鏈測度與評價,立項號22&ZD160:總經費:80萬,時間:2023.1-2027.12。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知識產權調查引致的貿易壁壘:形成機理、效應及預警機制研究》,立項號:13YJCZH026,經費:8萬,時間:2013.7-2018.12。 5.主持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課題:《山區縣推動電子商務發展問題研究——以清流縣為例》,立項號:JD201501,經費:5萬,時間:2015.12-2016.4。 6.主持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計劃項目:《不均質知識產權保護對發展中國家貿易邊際的影響研究:基于實際保護的視角》,立項號:JA13170S,經費:3萬,時間:2013.9-2016.12。 7.主持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福建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問題研究》,立項號:JAXSJ1501,經費:5萬,時間:2015.7-2018.7。 學術論文: 1.梁俊偉、代中強(通訊作者),《發展中國家對華反傾銷動因:基于宏微觀的視角》,《世界經濟》,2015年第11期,第90-116頁。(CSSCI)(獲山東省第三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代中強,梁俊偉,孫琪,《知識產權保護、經濟發展與服務貿易出口技術復雜度》, 《財貿經濟》,2015年第7期,第109-122頁。(CSSCI)(獲廈門市第十次社會科學理論類經濟與管理(論文部分)青年獎) 3.代中強,《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了出口技術復雜度嗎?來自中國省際層面的經驗研究》,《科學學研究》,2014年第12期,第1846-1858頁。(CSSCI) 4.代中強、張二震,《經濟發展,外部約束與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證研究》,《中國軟科學》,2011年第4期,第54-67頁。(CSSCI)(獲廈門市第九次社會科學理論類經濟與管理(論文部分)三等獎)。 5.代中強、梁俊偉,《美國發起知識產權調查動因的實證研究——來自全球的經驗證據》,《國際貿易問題》,2020年第11期,第143-158頁。(CSSCI)(獲商務部2021年“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三等獎) 6.代中強、阮冬芝,《美國知識產權調查對中國企業出口產品范圍的影響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22年第8期,第37-52頁。(CSSCI) 7.代中強、李之旭、高運勝,《知識產權保護與企業全球價值鏈位置——基于中間產品供需的視角》,《國際貿易問題》,2021年第5期,第96-108頁。(CSSCI) 8.代中強、王安妮、李娜,《OLI框架下知識產權保護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18年第9期,第95-107頁。(CSSCI) 9.代中強、蔡華津,《美國知識產權調查的貿易抑制效應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19年第8期,第124-137頁。(CSSCI) 10.梁俊偉、代中強,《金磚國家對華反傾銷動因:事實與證據》,《國際貿易問題》,2016年第1期,第60-70頁。(CSSCI) 11.代中強、劉從軍:《知識產權保護、地區行政壟斷與技術進步》,《國際貿易問題》,2011年第4期,第126-134頁。(CSSCI) 12.代中強、梁俊偉,《市場化認同、貿易報復與反傾銷》,《國際貿易問題》,2008年第10期,第120-126頁。(CSSCI) 13.代中強,《我國知識產權貿易競爭力分析及發展對策》,《國際貿易問題》,2007年第8期,第73-77頁。(CSSCI) 14.代中強,《美國知識產權調查引致的貿易壁壘:特征事實、影響及中國應對》,《國際經濟評 論》,2020年第3期,第107-122頁。(CSSCI) 15.梁俊偉、魏浩、代中強,《非對稱貿易成本如何影響出口邊際》,《國際貿易問題》,2018年第1期,第45-57頁。(CSSCI) 16.梁俊偉、逯建、代中強,《制度和教育如何影響企業市場行為? ——以反傾銷為例》,《浙江學刊》,2019年第1期,第96-110頁。(CSSCI) 17.代中強,《制造業與生產者服務業的互動關系:來自長三角的證據》,《產業經濟研究》,2008年第4期,第22-28頁。(CSSCI) 18.代中強,《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模仿創新與自主創新》,《經濟評論》2010年第6期,第85-97頁。(CSSCI) 19.代中強、梁俊偉、王中華,《內生知識產權保護與知識產權制度變遷:來自中國的經驗》,《世界經濟研究》,2009年第2期,第53-57+86頁。(CSSCI) 20.代中強,《我國三大經濟圈內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動因實證分析》,《國際經貿探索》2009年第2期,第45-49頁。(CSSCI) 21.翁潤、代中強(通訊作者),《知識產權保護對中國出口增長三元邊際的影響研究》,《當代財經》,2017年第2期,第100-113頁。(CSSCI) 22.代中強、梁俊偉,《分工與貿易利益:理論演進與中國經驗》,《當代財經》,2007年第9期,第104-108頁。(CSSCI) 23.代中強,《現階段我國企業頻遭知識產權壁壘的原因及對策》,《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第70-75頁。(CSSCI) 24.代中強,《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動因研究——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分析》,《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第11期,第29-35頁。(CSSCI) 25.代中強,《長三角地區生產者服務也發展比較——基于投入產出表的分析》,《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第19-24頁。(CSSCI) 26.代中強,《區域對外貿易非均衡發展:廈漳泉地區的實證研究》,《華東經濟管理》,2014年第3期,第16-21+44頁。(CSSCI) 27.代中強,《實際知識產權保護、內部化優勢與FDI流入》,《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第52-60頁。(CSSCI(擴展版)) 28.代中強,《外資推動的開放型經濟不應質疑——對“昆山之路”質疑的回應》,《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第5-10頁。(CSSCI(擴展版)) 國際經濟學(本科生)、國際貿易(本科生)、中國對外貿易概論(本科生)、創業與知識產權保護(本科生)、國際貿易與內生增長(碩士生)、名師講座(碩士生)、產業結構與產業政策(博士生) |